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天然气加工工业论文--人造石油论文--从其他原料提取石油论文

EGR对生物柴油燃烧及碳烟颗粒形成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2页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1.2 柴油机排放污染物第12-13页
        1.2.1 气态污染物第12页
        1.2.2 固态污染物第12-13页
    1.3 柴油机颗粒形成过程第13-15页
        1.3.1 颗粒的组分第13-14页
        1.3.2 颗粒的形成机理第14-15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0页
        1.4.1 颗粒前驱体的形成第15-16页
        1.4.2 颗粒微观结构和氧化特性第16-18页
        1.4.3 EGR对柴油机燃烧和排放的影响第18-19页
        1.4.4 EGR对颗粒前驱体和颗粒特性的影响第19-20页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0-22页
第二章 EGR对生物柴油颗粒前驱体形成的影响第22-33页
    2.1 模型的简化第22页
    2.2 机理的验证与评价参数第22-24页
        2.2.1 燃料与PAHs机理的选择第22-23页
        2.2.2 机理的验证第23页
        2.2.3 生成速率和消耗速率第23-24页
    2.3 生物柴油单/多环芳香烃的形成过程第24-27页
        2.3.1 单环芳香烃的形成第24-25页
        2.3.2 多环芳香烃的形成第25-27页
    2.4 EGR对生物柴油PAHs形成的影响第27-32页
        2.4.1 EGR对PAHs形成路径的影响第27-30页
        2.4.2 EGR对PAHs生成量的影响第30-31页
        2.4.3 EGR对C_2H_2和C_3H_3生成量的影响第31-32页
    2.5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EGR对生物柴油燃烧过程和排放规律的影响第33-44页
    3.1 试验设备及方案第33-35页
        3.1.1 试验设备第33-35页
        3.1.2 试验方案第35页
    3.2 燃烧特性分析第35-39页
        3.2.1 示功图第35-37页
        3.2.2 滞燃期第37-38页
        3.2.3 放热规律第38-39页
    3.3 CO、HC、NO_x和烟度第39-43页
        3.3.1 CO排放第39-40页
        3.3.2 HC排放第40-41页
        3.3.3 NO_x排放第41-42页
        3.3.4 烟度第42-43页
    3.4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EGR生物柴油颗粒形貌分析第44-52页
    4.1 试验设备及方案第44-46页
        4.1.1 试验设备第44-45页
        4.1.2 试验方案第45-46页
    4.2 颗粒粒径分析第46-49页
        4.2.1 颗粒平均粒径第46页
        4.2.2 粒径分布第46-48页
        4.2.3 模态分布第48-49页
    4.3 颗粒微观形貌第49-51页
    4.4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五章 EGR生物柴油颗粒石墨结构和氧化特性分析第52-70页
    5.1 试验设备及方案第52-53页
        5.1.1 拉曼光谱第52-53页
        5.1.2 热重试验第53页
    5.2 石墨结构分析第53-61页
        5.2.1 颗粒的拉曼光谱第53-54页
        5.2.2 拉曼光谱拟合第54-56页
        5.2.3 结果分析第56-61页
    5.3 氧化特性分析第61-69页
        5.3.1 热重曲线和氧化特性参数第61-63页
        5.3.2 氧化特性分析第63-66页
        5.3.3 氧化动力学分析第66-69页
    5.4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和工作展望第70-73页
    6.1 全文总结第70-72页
    6.2 工作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致谢第77-7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参与项目、所获奖励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类基因专利战略布局
下一篇:知名商品特有标识反不正当竞争保护中“知名”认定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