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社交媒体头像选择与个人自我表达分析--以QQ和微信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3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1-12页
    1.3 研究意义和创新性第12-13页
第2章 经典社交理论中的符号研究及其观点第13-20页
    2.1 中介化的交往第13页
    2.2 符号互动论第13-15页
    2.3 戏剧表演与印象管理第15-17页
    2.4 媒介、信息与场景第17-20页
第3章 头像----读图时代的视觉化符号第20-33页
    3.1 图像的依赖第20-22页
        3.1.1 视觉的符号第21页
        3.1.2 艺术化的面具第21-22页
    3.2 更迭的头像第22-29页
        3.2.1 进化的企鹅第22-24页
        3.2.2 平民的微信第24-27页
        3.2.3 被选择的头像第27-29页
    3.3 虚拟交往中头像符号与现实表情符号的同质与异质性第29-33页
        3.3.1 同源演化,细节真实第29-30页
        3.3.2 共享系统,情感共鸣第30页
        3.3.3 变化中的不变者第30-31页
        3.3.4 超越现实的在场者第31-33页
第4章 头像交往和人际交往:是真我还是超我?第33-38页
    4.1 头像交往——欲望的中介化满足第33-34页
    4.2 社交媒体头像选择倾向——多变的头像第34-35页
    4.3 虚拟头像交往的互动方式第35-38页
第5章 头像交往对于个人自我呈现的影响第38-45页
    5.1 QQ “点亮火炬”的传递第38-39页
        5.1.1 参与身份的认同第38页
        5.1.2 自我表达的出口第38-39页
    5.2 微信“强迫症”的入侵第39-42页
        5.2.1 自我的强迫性观照第39-41页
        5.2.2 自我满足与支配第41-42页
    5.3 个人在虚拟社交中自我呈现的类型第42-43页
    5.4 头像交往对于个人心理的反馈作用第43-45页
第6章 虚拟头像交往与现实社交互动的差异与联系第45-49页
    6.1 现实社交互动潜移默化支撑虚拟交往第45页
    6.2 虚拟头像交往是现实的扩大与替代第45-47页
    6.3 虚拟头像交往的现实安全性威胁第47-49页
结论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第53-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电视公益广告主题现象研究—电视公益广告主题的30年变迁(1986-2016)
下一篇:基于Petri网理论的计算机网络性能分析和电子商务模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