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1.1.1 地上-地下相互作用与环境变化 | 第10-11页 |
1.1.2 AM真菌的多样性与功能 | 第11-13页 |
1.1.3 菌根共生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 | 第13-17页 |
1.1.4 高山生态系统中丛枝菌根的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2 研究目的、意义与内容 | 第19-22页 |
1.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2.3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第二章 菌根共生体对海拔环境梯度的响应 | 第22-36页 |
2.1 前言 | 第22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2-24页 |
2.2.1 样品采集与处理 | 第22-23页 |
2.2.2 土壤理化与植物养分分析 | 第23页 |
2.2.3 AM真菌侵染率的测定 | 第23页 |
2.2.4 AM真菌菌丝密度的测定 | 第23-24页 |
2.2.5 AM真菌孢子密度的测定 | 第24页 |
2.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4页 |
2.3 试验结果 | 第24-32页 |
2.3.1 植物和AM真菌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 | 第24-30页 |
2.3.2 环境因子对植物和AM真菌生长的影响 | 第30-32页 |
2.4 讨论 | 第32-35页 |
2.4.1 植物生长的海拔模式 | 第32-33页 |
2.4.2 AM真菌生长的海拔模式 | 第33-34页 |
2.4.3 植物和AM真菌生长的相关性 | 第34页 |
2.4.4 不同环境因子对共生体双方的调控作用 | 第34-35页 |
2.5 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温度对菌根共生体局域适应性及共生功能的影响 | 第36-58页 |
3.1 前言 | 第36-37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7-40页 |
3.2.1 样品采集与处理 | 第37页 |
3.2.2 培养试验 | 第37页 |
3.2.3 样品处理和测定 | 第37-38页 |
3.2.4 根内和土壤AM真菌群落结构的检测 | 第38-39页 |
3.2.5 系统发育树的建立 | 第39页 |
3.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39-40页 |
3.3 试验结果 | 第40-53页 |
3.3.1 植物生长 | 第40-44页 |
3.3.2 菌根效应 | 第44-45页 |
3.3.3 AM真菌生长情况 | 第45-46页 |
3.3.4 根内AM真菌群落结构 | 第46-51页 |
3.3.5 土壤AM真菌群落结构 | 第51-53页 |
3.4 讨论 | 第53-57页 |
3.4.1 植物局域适应性 | 第53-54页 |
3.4.2 AM真菌局域适应性 | 第54-55页 |
3.4.3 根内AM真菌群落结构与功能 | 第55-56页 |
3.4.4 土壤AM真菌群落结构 | 第56-57页 |
3.5 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邻体菌根植物对林芝薹草"共生"关系建立的影响 | 第58-73页 |
4.1 前言 | 第58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58-60页 |
4.2.1 样品采集与处理 | 第58-59页 |
4.2.2 培养试验 | 第59页 |
4.2.3 样品处理和测定 | 第59-60页 |
4.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60页 |
4.3 试验结果 | 第60-70页 |
4.3.1 根内AM真菌侵染 | 第60-65页 |
4.3.2 植物生长状况 | 第65-67页 |
4.3.3 土壤AM真菌群落结构 | 第67-70页 |
4.4 讨论 | 第70-72页 |
4.4.1 土壤AM真菌群落结构 | 第70页 |
4.4.2 邻体植物对薹草根内侵染率的影响 | 第70-71页 |
4.4.3 邻体植物对薹草生长的影响 | 第71页 |
4.4.4 接种AM真菌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71-72页 |
4.5 小结 | 第72-73页 |
第五章 AM真菌和局域适应性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 第73-89页 |
5.1 前言 | 第73-74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74-76页 |
5.2.1 试验样地和植物选择 | 第74页 |
5.2.2 原位试验设计 | 第74-75页 |
5.2.3 样品处理和测定 | 第75页 |
5.2.4 磷脂脂肪酸的测定与图谱分析 | 第75-76页 |
5.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76页 |
5.3 试验结果 | 第76-85页 |
5.3.1 苯菌灵处理的影响 | 第76-80页 |
5.3.2 AM真菌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 第80-82页 |
5.3.3 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 第82-84页 |
5.3.4 菌根功能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 第84-85页 |
5.4 讨论 | 第85-88页 |
5.4.1 苯菌灵处理对AM真菌和其它微生物的影响 | 第86页 |
5.4.2 AM真菌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 第86页 |
5.4.3 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 第86-87页 |
5.4.4 菌根功能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 第87-88页 |
5.5 小结 | 第88-8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9-91页 |
6.1 研究创新点 | 第89页 |
6.2 主要结论 | 第89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111页 |
致谢 | 第111-112页 |
作者简介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