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5页 |
一、城市文明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的必要性 | 第15-32页 |
(一) 城市文明素养内涵 | 第15-18页 |
1、文明素养的内涵及其演变 | 第15-16页 |
2、城市文明素养的特定内涵 | 第16-18页 |
(二) 城市文明素养的构成 | 第18-27页 |
1、内容构成 | 第18-25页 |
2、心理要素构成 | 第25-27页 |
(三) 培养随迁进城中学生城市文明素养的必要性 | 第27-32页 |
1、城市化进程中提出的客观要求 | 第27-29页 |
2、随迁进城中学生城市文明素养的不足 | 第29-30页 |
3、城市文明素养在随迁进城中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作用和意义 | 第30-32页 |
二、随迁进城中学生的城市文明素养状况和成因 | 第32-43页 |
(一) 随迁进城中学生的城市文明素养状况 | 第32-37页 |
1、生活方式简单,但与城市生活方式存在冲突 | 第32-33页 |
2、为人热忱直率,但法制观念、规则意识淡薄 | 第33-34页 |
3、处事认真负责,但不够从容自信 | 第34-35页 |
4、环境适应能力较好,但价值观容易扭曲 | 第35页 |
5、自重自爱、坚强独立,但思想观念封闭,创新意识不强 | 第35-36页 |
6、拼搏奋进,但心理素质脆弱,抗挫能力差 | 第36-37页 |
(二) 随迁进城中学生城市文明素养状况的成因 | 第37-43页 |
1、家庭教育方式落后 | 第37-38页 |
2、生活环境复杂且变动 | 第38页 |
3、学校教育理念欠缺 | 第38-39页 |
4、传统生活习惯的根深蒂固 | 第39-40页 |
5、社会不良思想的侵蚀 | 第40-41页 |
6、同伴群体的不良影响 | 第41-43页 |
三、提高随迁进城中学生城市文明素养的原则 | 第43-49页 |
(一) 全面性和针对性有机结合的原则 | 第43-44页 |
(二) 理论联系实际,贴合生活的原则 | 第44-45页 |
(三) 严格要求与尊重、关心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 第45-46页 |
(四) 教育和学生的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 第46-49页 |
四、培养城市文明素养的途径和方式 | 第49-60页 |
(一) 建构以思想政治课为核心的城市文明教育体系 | 第49-52页 |
1、以思想政治课为主渠道进行城市文明素养认知教育 | 第49-50页 |
2、结合其他课程渗透文明规范和文明行为 | 第50-51页 |
3、利用实践活动内化规则意识和法制观念 | 第51-52页 |
(二) 协同家长发挥其在随迁进城中学生城市文明素养教育中的作用 | 第52-55页 |
1、增强家长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意识 | 第52-53页 |
2、建立定期家长会制度及时把握学生的行为动态 | 第53-55页 |
(三) 以评价促进随迁进城中学生城市文明素养的自我教育 | 第55-60页 |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在认知和行为上的不足 | 第55-56页 |
2、鼓励学生积极与他人交流完善自己的文明意识和行为习惯 | 第56-57页 |
3、引导学生确立明确的价值目标并制定详细的计划和步骤 | 第57-58页 |
4、激励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强化和内化城市文明素养 | 第58-60页 |
结语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访谈提纲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