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13页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文化观演进的历史方位 | 第13-15页 |
1.1 中国近代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 | 第13页 |
1.2 中国近代文化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 第13-15页 |
1.2.1 中国文化生态地位的下降 | 第13-14页 |
1.2.2 文化现代化的内部阻力大 | 第14页 |
1.2.3 “孔孟学说”与“效西法”的冲突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化观的演进 | 第15-31页 |
2.1 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的孕育 | 第15-17页 |
2.1.1 新文化运动与民主科学的倡导 | 第15-16页 |
2.1.2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新民主主义文化产生奠定基础 | 第16-17页 |
2.1.3 中国共产党是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创立主体 | 第17页 |
2.2 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的初步探索 | 第17-20页 |
2.2.1 阐明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化观 | 第18页 |
2.2.2 提出中西文化观 | 第18-19页 |
2.2.3 对中国新文化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 第19页 |
2.2.4 在开展工农群众运动中建构先进文化 | 第19-20页 |
2.3 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的进一步探索 | 第20-25页 |
2.3.1 唯物辩证法的广泛传播 | 第22页 |
2.3.2 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 | 第22-23页 |
2.3.3 文艺大众化问题得到重视 | 第23-24页 |
2.3.4 苏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 第24页 |
2.3.5 清除文艺战线上“左”的错误 | 第24-25页 |
2.3.6 新启蒙运动的影响 | 第25页 |
2.4 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的形成与发展 | 第25-31页 |
2.4.1 提出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第25-26页 |
2.4.2 文化抗战与抗战文化 | 第26页 |
2.4.3 新民主主义文化体系的确立 | 第26-27页 |
2.4.4 确立党的指导思想为毛泽东思想 | 第27-28页 |
2.4.5 进一步确立和推行团结、争取和教育知识分子的政策 | 第28-30页 |
2.4.6 两支文艺大军的会师和文艺工作的过渡 | 第30-31页 |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时期文化观的演进 | 第31-40页 |
3.1 过渡时期文化观的演进 | 第31-34页 |
3.1.1 确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观 | 第31-32页 |
3.1.2 一系列文化建设方针的提出 | 第32-34页 |
3.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观的演进 | 第34-37页 |
3.2.1 反右派斗争和知识分子政策的转变 | 第34-35页 |
3.2.2 “大跃进”后文化政策的调整 | 第35页 |
3.2.3 “左”倾文化思想趋向的加剧 | 第35-37页 |
3.3 “文革”时期文化观的演进 | 第37-40页 |
3.3.1 极左思潮给文化界造成的严重混乱 | 第37-38页 |
3.3.2 整顿极左思潮在文化界的影响 | 第38-40页 |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文化观的演进 | 第40-56页 |
4.1 “文革”后的拨乱反正 | 第40-42页 |
4.1.1 党的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 | 第40页 |
4.1.2 教育思想的拨乱反正 | 第40-41页 |
4.1.3 科技思想的拨乱反正 | 第41-42页 |
4.1.4 文艺思想的拨乱反正 | 第42页 |
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形成 | 第42-44页 |
4.2.1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 | 第42-43页 |
4.2.2 “三个面向”为导向的文化发展方针 | 第43页 |
4.2.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 第43-44页 |
4.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丰富与发展 | 第44-48页 |
4.3.1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 第44-45页 |
4.3.2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 第45-46页 |
4.3.3 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 第46页 |
4.3.4 “以德治国”思想的时代内涵 | 第46-47页 |
4.3.5 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 第47-48页 |
4.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成熟 | 第48-51页 |
4.4.1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和谐文化” | 第48-49页 |
4.4.2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 第49-50页 |
4.4.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 | 第50-51页 |
4.4.4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第51页 |
4.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新发展 | 第51-56页 |
4.5.1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52页 |
4.5.2 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第52-54页 |
4.5.3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继续大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 第54页 |
4.5.4 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 第54-56页 |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文化观演进的内在逻辑与经验启示 | 第56-61页 |
5.1 中国共产党文化观演进的内在逻辑 | 第56-58页 |
5.1.1 演进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中国化 | 第56-57页 |
5.1.2 演进的特点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 第57-58页 |
5.2 中国共产党文化观演进的经验启示 | 第58-61页 |
5.2.1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是文化观继承与创新的思想前提 | 第58-59页 |
5.2.2 落实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是文化观继承与创新的关键环节 | 第59页 |
5.2.3 正确把握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是文化观继承与创新的主要原则 | 第59-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后记 | 第66-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