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制动系统论文

某MPV车型制动系统设计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19页
    1.1 制动系统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制动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第10-11页
        1.2.1 国外发展动态第10页
        1.2.2 国内发展现状第10-11页
    1.3 制动系的形式分类和组成部分第11-16页
        1.3.1 制动系的形式分类第11-12页
        1.3.2 制动系统的结构第12-16页
    1.4 汽车制动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第16-17页
        1.4.1 制动系统未来发展第16-17页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2章 制动系统设计内容第19-27页
    2.1 制动系统开发要求第19-21页
        2.1.1 制动系统开发原则第19页
        2.1.2 制动距离、制动减速度第19-20页
        2.1.3 热衰退、水衰退第20-21页
    2.2 制动系统设计方法第21-26页
        2.2.1 制动系统开发计划第21页
        2.2.2 整车制动系统受力分析第21-26页
    2.3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制动系统关键部件设计方法第27-35页
    3.1 供能装置真空助力器开发第27-30页
        3.1.1 真空助力器结构和工作原理第27-29页
        3.1.2 真空助力器性能计算第29-30页
    3.2 传动装置制动管路开发第30-31页
    3.3 制动器第31-33页
        3.3.1 盘式制动器第31-32页
        3.3.2 鼓式制动器第32-33页
    3.4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4章 某MPV车型制动系统的匹配设计第35-57页
    4.1 制动系统基本参数确定第35-38页
        4.1.1 制动系统设计计算目的第35-36页
        4.1.2 制动法规基本要求第36页
        4.1.3 整车基本参数第36-37页
        4.1.4 制动系统关键部件主要参数第37-38页
    4.2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第38-41页
        4.2.1 前、后车轮作用力分析第38-39页
        4.2.2 理想和现实前、后制动力分配曲线第39-41页
    4.3 制动力及管路压力校核第41-42页
    4.4 前、后轴利用附着系数与制动强度的关系曲线第42-43页
    4.5 制动距离校核第43-45页
        4.5.1 制动减速度第43-44页
        4.5.2 制动距离第44-45页
    4.6 主缸行程第45-46页
    4.7 制动踏板行程和踏板力第46-48页
        4.7.1 踏板工作行程第46-47页
        4.7.2 制动踏板力第47-48页
    4.8 驻车性能校核第48-50页
        4.8.1 极限驻坡角第48-50页
        4.8.2 手柄力校核第50页
    4.9 单回路应急制动校核第50-52页
    4.10 传能装置部分失效剩余制动力第52-53页
    4.11 比能量耗散率第53-54页
    4.12 最终理论计算法规符合性说明第54-56页
    4.13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57-59页
    5.1 全文总结第57页
    5.2 工作展望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研发费用的价值相关性研究--基于沪深上市制药类公司数据分析
下一篇:脉冲电场抑制荷黑素瘤小鼠肿瘤生长同时造成心肌损伤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