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18页 |
1.1 服装舒适性 | 第12-13页 |
1.2 织物的接触冷感和热传导率 | 第13-14页 |
1.3 织物冷感和热传导率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1 织物冷感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2 热传导率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6-18页 |
1.4.1 研究的目的 | 第16页 |
1.4.2 研究的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织物设计与生产 | 第18-28页 |
2.1 移圈组织面料设计 | 第18-22页 |
2.1.1 移圈组织面料的移圈针数设计 | 第19页 |
2.1.2 移圈组织面料生产 | 第19-22页 |
2.2 集圈织物面料设计 | 第22-25页 |
2.2.1 集圈组织面料的集圈针数设计 | 第22-23页 |
2.2.2 集圈组织面料生产 | 第23-25页 |
2.3 织物密度设计 | 第25-28页 |
2.3.1 电脑横机密度设置 | 第25-27页 |
2.3.2 织物密度设计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实验设计 | 第28-32页 |
3.1 实验指标的确定 | 第28-29页 |
3.1.1 指标确定 | 第28-29页 |
3.2 实验设备与实验条件 | 第29页 |
3.2.1 实验设备 | 第29页 |
3.2.2 实验条件 | 第29页 |
3.3 实验方案 | 第29-32页 |
3.3.1 组织结构对织物冷感和热传导率的影响实验过程 | 第30-31页 |
3.3.2 密度对织物冷感和热传导率的影响实验过程 | 第31-32页 |
第四章 组织结构变化对织物冷感和热传导率的影响 | 第32-55页 |
4.1 移圈组织的挑孔率变化对织物冷感和热传导率的影响 | 第32-43页 |
4.1.1 移圈组织的挑孔率变化对织物冷感的影响 | 第32-33页 |
4.1.2 移圈组织的挑孔率变化对热传导率的影响 | 第33页 |
4.1.3 移圈组织的挑孔率对织物冷感和热传导率的影响分析 | 第33-34页 |
4.1.4 移圈组织的挑孔率对织物冷感和热传导率的显著性影响分析 | 第34-36页 |
4.1.5 移圈组织的挑孔率对织物冷感和热传导率的曲线回归分析 | 第36-43页 |
4.2 集圈组织的集圈率对织物冷感和热传导率的影响 | 第43-53页 |
4.2.1 集圈组织的集圈率对织物冷感的影响 | 第43-44页 |
4.2.2 集圈组织的集圈率对热传导率的影响 | 第44-45页 |
4.2.3 圈组织的集圈率对织物冷感和热传导率的影响分析 | 第45-46页 |
4.2.4 集圈组织的集圈率对织物冷感和热传导率的显著性影响分析 | 第46页 |
4.2.5 集圈组织的集圈率对织物冷感和热传导率的曲线回归分析 | 第46-5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五章 密度对织物冷感和热传导率的影响 | 第55-69页 |
5.1 密度对织物冷感和热传导率的实验结果分析 | 第55-58页 |
5.1.1 密度对移圈1织物冷感和热传导率的实验结果图 | 第56-57页 |
5.1.2 密度对集圈5的织物冷感和热传导率的实验结果 | 第57-58页 |
5.2 密度对移圈1和集圈5的实验结果分析 | 第58-59页 |
5.2.1 密度对移圈1的实验结果分析与总结 | 第58-59页 |
5.2.2 密度对集圈5的实验结果分析与总结 | 第59页 |
5.3 密度对移圈1和集圈5的显著性影响分析 | 第59-61页 |
5.4 密度对移圈1和集圈5的织物冷感和热传导率的影响规律 | 第61-67页 |
5.4.1 密度对移圈1的织物冷感和热传导率的影响规律 | 第61-64页 |
5.4.2 密度对集圈5的织物冷感和热传导率的曲线回归分析 | 第64-6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六章 夏季针织服装设计 | 第69-77页 |
6.1 服装面料优化 | 第69-71页 |
6.2 松量设计 | 第71-73页 |
6.2.1 服装松量的概念界定 | 第72页 |
6.2.2 夏季针织服装的松量设计 | 第72-73页 |
6.3 服装开口设计 | 第73-74页 |
6.3.1 服装的开口概念 | 第73-74页 |
6.3.2 夏季针织服装的开口设计 | 第74页 |
6.4 夏季针织服装设计 | 第74-77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文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