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威视股权激励计划及实施效果评价研究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2.1 股权激励的动机 | 第12页 |
1.2.2 股权激励计划设计 | 第12-13页 |
1.2.3 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 | 第13-14页 |
1.2.4 国有企业股权激励 | 第14页 |
1.2.5 文献评述 | 第14-15页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7-19页 |
1.4.1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7-18页 |
1.4.2 论文不足 | 第18-19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 第19-26页 |
2.1 股权激励基础理论分析 | 第19-21页 |
2.1.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9页 |
2.1.2 人力资本理论 | 第19-20页 |
2.1.3 产权理论 | 第20页 |
2.1.4 双因素理论 | 第20-21页 |
2.1.5 博弈论 | 第21页 |
2.2 概念界定 | 第21-26页 |
2.2.1 股权激励相关概念 | 第21-24页 |
2.2.2 股权激励实施效果 | 第24-26页 |
第3章 海康威视股权激励基本概况 | 第26-41页 |
3.1 公司基本概况 | 第26-28页 |
3.1.1 总体概况 | 第26页 |
3.1.2 公司治理 | 第26-27页 |
3.1.3 人力资源 | 第27-28页 |
3.2 股权激励实施背景与动因 | 第28-33页 |
3.2.1 实施背景 | 第28-32页 |
3.2.2 实施动因 | 第32-33页 |
3.3 股权激励计划实施概况 | 第33-41页 |
3.3.1 2012年股权激励计划概况 | 第34-35页 |
3.3.2 2014年股权激励计划概况 | 第35-37页 |
3.3.3 2016年股权激励计划概况 | 第37-38页 |
3.3.4 2018年股权激励计划概况 | 第38-41页 |
第4章 海康威视股权激励计划评价 | 第41-50页 |
4.1 构成要素评价 | 第41-46页 |
4.1.1 激励对象 | 第41-43页 |
4.1.2 激励模式 | 第43-44页 |
4.1.3 行权条件 | 第44-45页 |
4.1.4 有效期 | 第45-46页 |
4.2 总体评价 | 第46-50页 |
4.2.1 股权激励计划优点 | 第46-47页 |
4.2.2 股权激励计划缺点 | 第47-50页 |
第5章 海康威视股权激励实施效果评价 | 第50-81页 |
5.1 短期市场效应 | 第50-58页 |
5.1.1 事件研究法 | 第50-51页 |
5.1.2 市场反应分析 | 第51-58页 |
5.2 长期财务业绩 | 第58-76页 |
5.2.1 基于因子分析的综合经营业绩评价 | 第58-68页 |
5.2.2 基于经济增加值修正下的业绩评价 | 第68-76页 |
5.3 非财务效果 | 第76-79页 |
5.3.1 员工流动性及结构 | 第76-78页 |
5.3.2 创新能力 | 第78-79页 |
5.4 小结 | 第79-8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1-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附录 B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