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缩略词表 | 第9-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实验研究 | 第11-21页 |
1 技术路线示意图 | 第11-12页 |
2 材料 | 第12-13页 |
2.1 实验条件 | 第12页 |
2.2 实验动物 | 第12页 |
2.3 实验用药 | 第12页 |
2.4 主要试剂 | 第12页 |
2.5 主要仪器 | 第12-13页 |
3 方法 | 第13-15页 |
3.1 动物分组 | 第13页 |
3.2 模型制备 | 第13页 |
3.3 给药剂量与方法 | 第13-14页 |
3.4 标本采集与处理 | 第14页 |
3.5 指标检测 | 第14页 |
3.6 统计学方法及处理 | 第14-15页 |
4 结果 | 第15-21页 |
4.1 各组大鼠摄食量的变化 | 第15页 |
4.2 各组大鼠体重的变化 | 第15-16页 |
4.3 小儿开胃增食合剂对大鼠胃内残留率的影响 | 第16-17页 |
4.4 小儿开胃增食合剂对大鼠小肠推进率的影响 | 第17-18页 |
4.5 小儿开胃增食合剂对大鼠下丘脑MTL含量的影响 | 第18-19页 |
4.6 小儿开胃增食合剂对大鼠外周血MTL含量的影响 | 第19-21页 |
讨论 | 第21-28页 |
1 动物模型的选择与评价 | 第21页 |
2 小儿开胃增食合剂的选方依据 | 第21-25页 |
2.1 立法依据 | 第21-22页 |
2.2 方药分析 | 第22-23页 |
2.3 现代药理作用机制探讨 | 第23-25页 |
2.4 药物剂型特点 | 第25页 |
3 阳性对照药物的选择 | 第25-26页 |
4 小儿开胃增食合剂作用机理探讨 | 第26-28页 |
4.1 病因模拟法对大鼠摄食量的的影响 | 第26页 |
4.2 小儿开胃增食合剂具有促进厌食症大鼠胃排空和小肠推进运动的作用 | 第26-27页 |
4.3 小儿开胃增食合剂具有调节厌食症大鼠下丘脑、外周血中MTL含量的作用 | 第27-28页 |
结语 | 第28-29页 |
1 结论 | 第28页 |
2 问题与展望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1页 |
综述 | 第31-49页 |
1 古籍文献对小儿厌食症的记载及论述 | 第31-32页 |
2 中医学对小儿厌食症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第32-37页 |
2.1 病因病机 | 第32-33页 |
2.2 治疗 | 第33-37页 |
3 现代医学对小儿厌食症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第37-43页 |
3.1 小儿厌食症的病因分析 | 第38-39页 |
3.2 小儿厌食症的发病机制 | 第39-42页 |
3.3 小儿厌食症的西医治疗 | 第42-43页 |
4 小儿厌食症的实验研究 | 第43-44页 |
4.1 动物模型的制备 | 第43-44页 |
4.2 动物实验研究 | 第44页 |
5 结语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