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6页 |
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7-18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8-1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 | 第19-25页 |
1.3.1 土壤侵蚀过程的异地效应 | 第19-20页 |
1.3.2 土壤侵蚀过程模拟的尺度问题 | 第20-21页 |
1.3.3 土壤侵蚀的水动力及能量作用过程 | 第21-22页 |
1.3.4 水土保持措施的效益估算 | 第22-23页 |
1.3.5 目前研究的不足与存在的问题 | 第23-25页 |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5-33页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5-28页 |
2.2 数据来源与处理 | 第28-31页 |
2.2.1 水沙数据的基本处理 | 第28-29页 |
2.2.2 径流侵蚀动力/能量参数计算 | 第29-30页 |
2.2.3 侵蚀能量参数构建 | 第30-31页 |
2.3 研究内容 | 第31-32页 |
2.3.1 坡面系统径流侵蚀输沙的空间尺度效应 | 第31页 |
2.3.2 全坡面不同类型径流过程的侵蚀输沙效应及其侵蚀能量特征 | 第31页 |
2.3.3 流域系统径流侵蚀输沙的空间尺度效应 | 第31-32页 |
2.3.4 流域系统不同类型洪水过程的侵蚀输沙效应及其侵蚀能量特征 | 第32页 |
2.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坡面系统径流侵蚀输沙的空间尺度效应 | 第33-43页 |
3.1 数据获取 | 第34页 |
3.2 坡面系统不同尺度径流侵蚀特征 | 第34-35页 |
3.3 基于事件的水沙关系 | 第35-36页 |
3.4 尺度间水沙关系 | 第36-39页 |
3.5 含沙水流尺度效应 | 第39-41页 |
3.6 讨论 | 第41页 |
3.7 结论 | 第41-42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全坡面不同类型径流过程的侵蚀输沙效应及其侵蚀能量特征 | 第43-72页 |
4.1 全坡面小尺度径流过程的侵蚀输沙效应及其侵蚀能量特征 | 第44-53页 |
4.1.1 全坡面次径流过程及侵蚀产沙特征 | 第44-46页 |
4.1.2 全坡面径流过程的不同类型 | 第46-48页 |
4.1.3 不同类型径流过程的侵蚀输沙特征 | 第48-50页 |
4.1.4 不同类型径流过程的水沙传递关系 | 第50-52页 |
4.1.5 讨论与结论 | 第52-53页 |
4.2 全坡面中尺度径流过程的侵蚀输沙效应及其侵蚀能量特征 | 第53-61页 |
4.2.1 径流侵蚀输沙特征 | 第53-55页 |
4.2.2 径流过程的不同类型划分 | 第55-57页 |
4.2.3 不同类型径流过程的侵蚀产沙特征 | 第57-59页 |
4.2.4 水沙关系 | 第59-60页 |
4.2.5 讨论与结论 | 第60-61页 |
4.3 全坡面中大尺度径流过程的侵蚀输沙效应及其侵蚀能量特征 | 第61-69页 |
4.3.1 基于事件的径流及侵蚀产沙特征 | 第61-63页 |
4.3.2 径流事件分类 | 第63-65页 |
4.3.3 不同类型径流过程驱动下的侵蚀产沙特征 | 第65-67页 |
4.3.4 水沙传递关系 | 第67-68页 |
4.3.5 讨论与结论 | 第68-6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9-72页 |
第五章 流域系统径流侵蚀输沙的空间尺度效应 | 第72-85页 |
5.1 洪水事件筛选 | 第73-74页 |
5.2 数据获取 | 第74页 |
5.3 径流侵蚀链内不同尺度水沙特征 | 第74-76页 |
5.4 径流侵蚀链内基于事件的水沙关系 | 第76-77页 |
5.5 径流侵蚀链内尺度间水沙关系 | 第77-80页 |
5.6 上游含沙水流对下游输沙的影响 | 第80-81页 |
5.7 讨论 | 第81-82页 |
5.8 结论 | 第82-83页 |
5.9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第六章 流域系统不同类型洪水过程的侵蚀输沙效应及其侵蚀能量特征 | 第85-113页 |
6.1 毛沟尺度不同类型洪水过程的侵蚀输沙效应及其侵蚀能量特征 | 第86-98页 |
6.1.1 基于事件的侵蚀输沙特征 | 第87-89页 |
6.1.2 洪水事件分类 | 第89-90页 |
6.1.3 基于不同类型洪水过程的侵蚀输沙特征 | 第90-93页 |
6.1.4 水沙关系 | 第93-94页 |
6.1.5 讨论 | 第94-97页 |
6.1.6 结论 | 第97-98页 |
6.2 支沟尺度不同类型洪水过程的侵蚀输沙效应及其侵蚀能量特征 | 第98-105页 |
6.2.1 基于事件的洪水径流侵蚀输沙特征 | 第98-100页 |
6.2.2 洪水类型 | 第100-102页 |
6.2.3 不同类型洪水过程的输沙特征 | 第102-103页 |
6.2.4 不同类型洪水过程下的水沙传递关系 | 第103页 |
6.2.5 讨论 | 第103-104页 |
6.2.6 结论 | 第104-105页 |
6.3 干沟尺度不同类型洪水过程的侵蚀输沙效应及其侵蚀能量特征 | 第105-111页 |
6.3.1 洪水径流侵蚀输沙特征 | 第105-107页 |
6.3.2 洪水过程的不同类型 | 第107-109页 |
6.3.3 不同类型洪水过程的输沙特征 | 第109-110页 |
6.3.4 不同类型洪水过程驱动的水沙传递关系 | 第110-111页 |
6.3.5 讨论与结论 | 第111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11-113页 |
第七章 主要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13-116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113-115页 |
7.2 存在不足及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 第115-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31页 |
作者简介 | 第131-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