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7页 |
| ·引言 | 第11-13页 |
| ·金属储氢原理 | 第13-15页 |
| ·金属储氢的热力学特性 | 第13-14页 |
| ·金属储氢的动力学特性 | 第14-15页 |
| ·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5-22页 |
| ·金属氢化物储氢 | 第15-17页 |
| ·配位氢化物储氢 | 第17-20页 |
| ·吸附储氢 | 第20-22页 |
| ·纳米约束对储氢性能的影响 | 第22-24页 |
| ·本文的研究依据和内容 | 第24-27页 |
| ·研究依据 | 第24-25页 |
| ·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第27-35页 |
| ·实验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28-29页 |
| ·实验原料 | 第28页 |
| ·浸渍法 | 第28-29页 |
| ·材料制备仪器 | 第29-31页 |
| ·材料结构分析 | 第31-32页 |
| ·X 射线衍射分析 | 第31页 |
|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 | 第31页 |
| ·透射电子显微分析 | 第31页 |
| ·氮气吸脱附(N_2 adsorption-desorption) | 第31-32页 |
| ·材料性能分析 | 第32-35页 |
| ·程序控温脱附-质谱(TPD-MS)联动测试仪 | 第32-33页 |
| ·程序控温脱附-色谱(TPD-GC)联动测试仪 | 第33-34页 |
| ·储氢性能测试仪 | 第34-35页 |
| 第三章 棒状介孔Si0_2的制备 | 第35-51页 |
| ·引言 | 第35页 |
| ·介孔Si0_2 的结构特征及合成机理 | 第35-39页 |
| ·介孔Si0_2 的结构特征 | 第35-37页 |
| ·介孔Si0_2 的合成机理 | 第37-39页 |
| ·介孔Si0_2 的合成与表征 | 第39-49页 |
| ·合成工艺 | 第39-40页 |
| ·搅拌时间对SBA-15 孔结构和形貌的影响 | 第40-42页 |
| ·共溶剂对SBA-15 孔结构和形貌的影响 | 第42-44页 |
| ·反应温度对SBA-15 孔结构和形貌的影响 | 第44-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 第四章 镁氢化物在介孔Si0_2中的负载 | 第51-67页 |
| ·引言 | 第51页 |
| ·实验结果 | 第51-65页 |
| ·介孔Si0_2 负载镁氢化物的工艺流程 | 第51-53页 |
| ·MgBu_2 氢化生成MgH_2 的反应条件探索 | 第53-54页 |
| ·MgH_2 和Si0_2 的反应过程 | 第54-55页 |
| ·不同温度对SBA-15 负载的镁氢化物的影响 | 第55-58页 |
| ·多次浸渍和多次氢化对SBA-15 负载的镁氢化物的影响 | 第58-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 第五章 棒状介孔Si0_2负载的MgH_2的放氢性能 | 第67-81页 |
| ·引言 | 第67页 |
| ·实验结果 | 第67-78页 |
| ·介孔Si0_2 负载的MgH_2 的脱氢性能 | 第67-72页 |
| ·湿法球磨对SBA-15 负载的MgH_2 放氢性能的影响 | 第72-75页 |
| ·孔径分布不同的SBA-15 对负载的MgH_2 的放氢温度影响 | 第75-78页 |
| ·本章小结 | 第78-81页 |
| 全文总结及工作展望 | 第81-83页 |
| 全文结论 | 第81-82页 |
| 工作展望 | 第82-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9-90页 |
| 致谢 | 第90-92页 |
| 附件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