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路基、路面工程论文--路面工程论文

基于加权纵断面的路面平整度评价方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8-16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8页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8-10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1.3.1 路面平整度评价指标第10-12页
        1.3.2 常用评价指标综述第12-13页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3-16页
        1.4.1 研究目标第13页
        1.4.2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4.3 技术路线第14-16页
第2章 路面平整度的描述与数值模拟第16-26页
    2.1 路面平整度概述第16-17页
    2.2 常用数值模拟方法简介第17-18页
    2.3 路面平整度模拟基础理论第18-21页
        2.3.1 功率谱密度第18-19页
        2.3.2 路面功率谱密度表示方法及其分级第19-21页
    2.4 路面平整度数值模拟第21-25页
        2.4.1 基于傅里叶逆变换的路面平整度模拟第21-22页
        2.4.2 路面平整度模拟结果与验证第22-25页
    2.5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基于CarSim/TruckSim的车-路相互作用仿真第26-38页
    3.1 车辆-路面系统动力学第26页
    3.2 CarSim/TruckSim软件仿真模型的建立第26-30页
        3.2.1 车辆模型第28-29页
        3.2.2 道路模型第29-30页
        3.2.3 驾驶员控制模型第30页
    3.3 模拟工况设计第30-31页
    3.4 不同工况下车辆行驶平顺性仿真第31-36页
        3.4.1 车辆行驶平顺性评价指标第31-32页
        3.4.2 模拟工况敏感性分析第32-36页
    3.5 本章小结第36-38页
第4章 基于WLP的路面平整度评价方法研究第38-60页
    4.1 功率谱密度描述方法及其局限性第38页
    4.2 平整度的极限值第38-40页
    4.3 加权纵断面(WLP)评价方法第40-43页
        4.3.1 评价方法概述第40-42页
        4.3.2 加权函数的推导第42页
        4.3.3 评价指标的验证第42-43页
    4.4 德国路面平整度评价标准第43页
    4.5 我国路面平整度评价指标第43-58页
        4.5.1 评价指标阈值的界定第43-44页
        4.5.2 标准路面加权纵断面评价第44-56页
        4.5.3 评价结果与其他指标的对比第56-58页
    4.6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5章 路面平整度评价实例及各指标对比研究第60-72页
    5.1 我国路面平整度养护标准第60-62页
        5.1.1 路面养护措施分类第60-61页
        5.1.2 路面养护质量标准第61-62页
    5.2 依托工程概况第62-63页
    5.3 路面平整度特征属性第63-65页
        5.3.1 功率谱密度等级第63-64页
        5.3.2 标准差第64页
        5.3.3 国际平整度指数第64-65页
    5.4 加权纵断面平整度评价方法第65-69页
        5.4.1 平整度评价结果第65-67页
        5.4.2 评价结果分析与比较第67-69页
    5.5 本章小结第69-72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2-74页
    6.1 主要结论第72-73页
    6.2 进一步研究展望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致谢第78-8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关于《工地》的创作笔记
下一篇:中国最终消费的区域性差异及其决定机制研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