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兴趣特长养成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石家庄市区为例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22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1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1页 |
三、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一)国内关于兴趣特长养成的相关研究 | 第11-14页 |
(二)国外关于兴趣特长养成的相关研究 | 第14-19页 |
(三)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19页 |
四、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9-21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五、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21-22页 |
第一章 小学生兴趣特长养成概述 | 第22-28页 |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22-23页 |
(一)兴趣特长 | 第22页 |
(二)兴趣特长养成 | 第22-23页 |
二、小学生兴趣特长养成的意义 | 第23-24页 |
(一)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延伸 | 第23-24页 |
(二)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 第24页 |
(三)有利于学生适应社会需求 | 第24页 |
三、小学生兴趣特长养成的影响因素 | 第24-28页 |
(一)先天素质 | 第24-25页 |
(二)社会环境 | 第25页 |
(三)学校教育 | 第25-26页 |
(四)个体主观能动性 | 第26-28页 |
第二章 小学生兴趣特长养成的现状调查 | 第28-42页 |
一、调查方案设计 | 第28-29页 |
(一)调查目的和方法 | 第28页 |
(二)调查对象的选取 | 第28页 |
(三)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及访谈的主要内容 | 第28-29页 |
二、小学生兴趣特长养成现状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 第29-42页 |
(一)好奇心求知欲的调查 | 第29-31页 |
(二)爱好特长的调查 | 第31-39页 |
(三)潜能发展的调查 | 第39-42页 |
第三章 小学生兴趣特长养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42-52页 |
一、小学生兴趣特长养成存在的问题 | 第42-45页 |
(一)好奇心求知欲有待进一步激发 | 第42页 |
(二)爱好特长养成不容乐观 | 第42-45页 |
(三)潜能发展尚有不足 | 第45页 |
二、小学生兴趣特长养成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5-52页 |
(一)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 | 第45-46页 |
(二)课程结构不合理 | 第46-48页 |
(三)教师自身素质不高 | 第48-49页 |
(四)学生自身缺乏自主性 | 第49页 |
(五)保障体系不健全 | 第49-52页 |
第四章 促进小学生兴趣特长养成的对策 | 第52-62页 |
一、革新教育理念 | 第52-53页 |
(一)加强宣传,革新教师教育理念 | 第52页 |
(二)转变观念,革新家庭教育理念 | 第52-53页 |
二、优化课程结构 | 第53-54页 |
(一)合理设置课程 | 第53页 |
(二)丰富课外活动领域和类型 | 第53-54页 |
(三)保障课外活动时间 | 第54页 |
三、提高教师素质 | 第54-56页 |
(一)提高认识和重视程度 | 第55页 |
(二)提高教师教育技能 | 第55-56页 |
四、提高学生自主性 | 第56-57页 |
五、加强家校合作 | 第57-58页 |
(一)学校与家庭之间应加强交流与合作 | 第57页 |
(二)共同为学生创设相对自由的条件 | 第57-58页 |
六、完善保障体系 | 第58-62页 |
(一)革新评价制度 | 第58-59页 |
(二)构建有效监管体系 | 第59页 |
(三)增加资金投入,改善设施设备 | 第59-62页 |
结语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附录 | 第68-72页 |
附录一 | 第68-71页 |
附录二 | 第71页 |
附录三 | 第71-72页 |
后记 | 第72-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