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第三节 概念界定 | 第15-18页 |
一 工程与高等工程教育 | 第15-17页 |
二 产业及产业发展 | 第17-18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第五节 研究思路及框架安排 | 第19-20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二 研究框架 | 第19-20页 |
第六节 创新和不足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欧美高等工程教育对产业发展的适应性研究 | 第22-48页 |
第一节 欧美高等工程教育对汽车制造业发展的适应性 | 第22-33页 |
一 美国高等工程教育对汽车制造业发展的适应性 | 第22-29页 |
二 德国高等工程教育对汽车制造业发展的适应性 | 第29-33页 |
第二节 欧美高等工程教育对航空工业的适应性 | 第33-40页 |
一 美国高等工程教育对航空工业发展的适应性 | 第33-38页 |
二 法国高等工程教育对航空工业发展的适应性 | 第38-40页 |
第三节 欧美高等工程教育对计算机工业发展的适应性 | 第40-48页 |
一 美国高等工程教育对计算机工业发展的适应性 | 第40-46页 |
二 德国高等工程教育对计算机工业发展的适应性 | 第46-48页 |
第三章 欧美高等工程教育对产业发展的引领性研究 | 第48-61页 |
第一节 欧美汽车工业领域高等工程教育对产业发展的引领性 | 第48-52页 |
一 美国汽车工业领域高等工程教育对产业发展的引领性 | 第48-50页 |
二 德国汽车工业领域高等工程教育对产业发展的引领性 | 第50-52页 |
第二节 欧美航空工业领域高等工程教育对产业发展的引领性 | 第52-55页 |
一 美国航空工业领域高等工程教育对产业发展的引领性 | 第52-54页 |
二 法国航空工业领域高等工程教育对产业发展的引领性 | 第54-55页 |
第三节 欧美计算机工业领域高等工程教育对产业发展的引领性 | 第55-61页 |
一 美国计算机工业领域高等工程教育对产业发展的引领性 | 第55-57页 |
二 英国计算机工业领域高等工程教育对产业发展的引领性 | 第57-61页 |
第四章 欧美高等工程教育对产业发展的调整机制研究 | 第61-70页 |
第一节 欧美高等工程教育对产业发展的适应机制研究 | 第61-65页 |
一 建立校企合作模式 | 第61-62页 |
二 完善课程设置体系 | 第62-63页 |
三 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 第63-64页 |
四 重视应用型院校办学 | 第64-65页 |
第二节 欧美高等工程教育对产业发展的引领机制研究 | 第65-68页 |
一 采用官产学三位一体科研模式 | 第65-66页 |
二 校企共同开展项目研究 | 第66页 |
三 政府支持重点应用型大学研发 | 第66-67页 |
四 重视产业科技发展新动向 | 第67页 |
五 保障高等工程院校经费投入 | 第67-68页 |
第三节 欧美高等工程教育适应和引领产业发展的政策研究 | 第68-70页 |
第五章 欧美高等工程教育适应与引领机制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 第70-75页 |
第一节 产业转型升级要求高等工程教育快速适应 | 第70-71页 |
第二节 新一轮全球产业竞争要求高等工程教育形成产业引领能力 | 第71页 |
第三节 中国高等工程教育适应和引领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71-75页 |
一 实行公立和私立高校共存,适度放权 | 第71-72页 |
二 明确高等工程教育培养目标 | 第72页 |
三 完善工程院校内部管理政策 | 第72-73页 |
四 全面推动科研投资基金的建立 | 第73页 |
五 发展校办企业,推动校办高科技企业规模化建立 | 第73-74页 |
六 加快教育适应与引领产业发展法律法规的制定与修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