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安全保密论文

移动智能终端的软件保护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13-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5页
    1.2 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 研究内容及主要工作第17页
    1.4 论文组织结构第17-19页
第2章 Android平台技术介绍第19-35页
    2.1 Android系统架构第19-21页
        2.1.1 Linux内核层第20页
        2.1.2 Android运行时及库层第20-21页
        2.1.3 应用框架层第21页
        2.1.4 应用程序层第21页
    2.2 Android应用开发第21-28页
        2.2.1 Android基本组件第21-25页
        2.2.2 Android开发工具第25-26页
        2.2.3 Android应用文件结构第26-27页
        2.2.4 dex文件结构第27-28页
    2.3 Android安全机制第28-31页
        2.3.1 沙箱机制第28-29页
        2.3.2 权限机制第29-30页
        2.3.3 签名机制第30-31页
    2.4 Android软件攻防手段第31-34页
        2.4.1 Android软件攻击手段第31-33页
        2.4.2 Android软件防御手段第33-34页
    2.5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3章 Android软件水印算法的研究与应用第35-53页
    3.1 引言第35页
    3.2 程序切片第35-39页
        3.2.1 程序切片的概念第35-36页
        3.2.2 程序切片的分类第36-37页
        3.2.3 程序切片的相关知识第37-38页
        3.2.4 基于PDG的图可达性切片算法第38-39页
    3.3 软件水印第39-41页
        3.3.1 软件水印的基本框架第40页
        3.3.2 软件水印的分类第40-41页
        3.3.3 软件水印算法的性能指标第41页
    3.4 现有基于程序切片规则的软件水印方案第41-42页
    3.5 改进的基于程序切片规则的软件水印方案第42-43页
    3.6 基于程序切片的软件水印嵌入算法第43-46页
        3.6.1 基于程序切片的软件水印嵌入算法设计第43-44页
        3.6.2 基于程序切片的软件水印嵌入算法实现第44-46页
    3.7 基于程序切片的软件水印提取算法第46-48页
        3.7.1 基于程序切片的软件水印提取算法设计第46-47页
        3.7.2 基于程序切片的软件水印提取算法实现第47-48页
    3.8 实验及性能分析第48-51页
        3.8.1 隐蔽性分析第48页
        3.8.2 鲁棒性分析第48-49页
        3.8.3 性能负载第49-51页
    3.9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4章 软件保护方案的设计与实现第53-69页
    4.1 软件保护方案功能第53-54页
    4.2 软件保护方案实现第54-55页
    4.3 版权保护模块第55-56页
    4.4 静态防篡改模块第56-67页
        4.4.1 代码混淆第56-57页
        4.4.2 加密第57-59页
            4.4.2.1 白盒AES算法第57-58页
            4.4.2.2 Jar包加密第58-59页
        4.4.3 完整性检测第59-61页
        4.4.4 动态加载实现第61-67页
            4.4.4.1 动态加载native层实现第63-65页
            4.4.4.2 动态加载Java层实现第65-67页
    4.5 动态防篡改模块第67-68页
    4.6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5章 软件保护方案的测试与分析第69-79页
    5.1 测试环境第69页
    5.2 正确性第69-71页
    5.3 抗攻击性第71-74页
        5.3.1 抗静态反编译第71-73页
        5.3.2 抗动态调试第73-74页
    5.4 性能开销第74-77页
        5.4.1 软件空间占用第74-75页
        5.4.2 软件安装时间第75-76页
        5.4.3 软件启动时间第76-77页
    5.5 本章小结第77-79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79-81页
    6.1 总结第79-80页
    6.2 展望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5页
致谢第85-8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分布式天线的NGB-W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的网状Meta优化方案及随机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