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药理学论文

中药复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代谢组学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引言第8-10页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第10-24页
 一、银屑病在中医方面的研究进展第10-13页
  (一) 中医病因病机研究第10-12页
  (二) 中医治疗研究进展第12-13页
 二、银屑病在现代医学方面的研究进展第13-19页
  (一) 国内外病因病机研究进展第13-16页
  (二) 现代银屑病的治疗进展第16-19页
 三、代谢组学在现代医学中的运用第19-20页
  (一) 生理病理中的应用第19-20页
  (二) 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第20页
  (三) 在新药的毒理研究及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第20页
 四、代谢组学在中医药现代研究中的应用进展第20-23页
  (一) 中医证候实质的代谢组学研究第20-21页
  (二) 中药疗效与作用机制的代谢组学研究第21-22页
  (三) 中药药性、毒性的代谢组学研究第22-23页
 五、前景与展望第23-24页
第二部分 临床观察第24-29页
 一、研究对象第24-26页
  (一) 病例来源第24页
  (二) 病例选择第24-26页
 二、研究方法第26-27页
  (一) 病例分组第26页
  (二) 治疗方法第26页
  (三) 服药注意事项及疗程第26页
  (四) 不良事件处理第26-27页
 三、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第27-28页
  (一) 一般观察项目第27页
  (二) 整体疗效评分及判定标准第27-28页
  (三) 临床疗效判定第28页
  (四) 观测时点的规定第28页
 四、观察指标第28页
 五、安全性观察第28页
 六、统计方法第28-29页
第三部分 临床观察结果第29-34页
 一、一般资料第29-30页
 二、临床疗效第30-33页
  (一) 两组三证型疗效比较第30-32页
  (二) 两组三证型治疗前后PASI积分及疗效指数比较第32-33页
 三、安全性观察结果及不良反应第33-34页
第四部分 实验室部分第34-37页
 一、研究内容第34页
 二、仪器与试剂第34页
 三、实验方法第34-37页
  (一) 病例选取第34-35页
  (二) 治疗方式第35页
  (三) 样品采集、制备与预处理第35-36页
  (四) 记录~1H-NMR谱第36页
  (五) ~1H-NMR谱分段积分与数据预处理第36页
  (六) NMR数据分析第36-37页
第五部分 实验研究结果第37-41页
 一、~1H-CMPG谱第37-38页
 二、健康组和寻常型银屑组血清样品的~1H-NMR谱PCA分析第38-39页
 三、各组血清~1H-CMPG谱比较第39-41页
第六部分 分析与讨论第41-45页
 一、分析第41页
  (一) 银屑1号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疗效分析第41页
  (二) 实验结果分析第41页
 二、讨论第41-45页
  (一) 祖国医学对血热证银屑病病因病机的认识第41-42页
  (二) 银屑1号方组成及配伍意义第42-43页
  (三) 银屑1号方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代谢产物的影响第43-44页
  (四) 银屑1号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机理探讨第44-45页
结语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附录第51-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七叶皂苷钠与草木犀流浸液片联合使用治疗痔术后水肿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川芎嗪对自体血回输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