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前言 | 第11-21页 |
1.1 锥栗和黄精以及复合经营的概述 | 第11-12页 |
1.1.1 锥栗概述 | 第11页 |
1.1.2 多花黄精概述 | 第11-12页 |
1.1.3 复合经营概述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9页 |
1.2.1 锥栗研究方面 | 第12-13页 |
1.2.2 中药材多花黄精研究方面 | 第13页 |
1.2.3 复合经营研究方面 | 第13-19页 |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3.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 第19-20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2 复合经营不同套种密度对锥栗林林下生态环境效益的影响 | 第21-32页 |
2.1 研究地概况 | 第21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1-23页 |
2.2.1 林下微环境 | 第21页 |
2.2.2 林下土壤酶活性及性状 | 第21-22页 |
2.2.3 林下生物多样性和水土流失 | 第22-23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3-29页 |
2.3.1 对林下微环境的影响 | 第23-24页 |
2.3.2 对土壤酶活性及性状的影响 | 第24-26页 |
2.3.3 对锥栗林下生物多样性及水土流失的影响 | 第26-29页 |
2.4 结论与讨论 | 第29-32页 |
2.4.1 复合经营不同套种密度对林下微环境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 第29-30页 |
2.4.2 复合经营不同套种密度对林下生物多样性及水土流失的影响 | 第30-32页 |
3 不同种植模式对多花黄精和锥栗生长性状影响 | 第32-46页 |
3.1 研究地概况 | 第32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32-34页 |
3.2.1 多花黄精生长量动态测量 | 第32页 |
3.2.2 锥栗细根 | 第32-33页 |
3.2.3 锥栗生长性状及果实产量及品质测定 | 第33-34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4-43页 |
3.3.1 多花黄精生长动态 | 第34-38页 |
3.3.2 锥栗细根分布 | 第38-40页 |
3.3.3 锥栗生长特性 | 第40-42页 |
3.3.4 锥栗果实品质及产量 | 第42-43页 |
3.4 讨论与结论 | 第43-46页 |
3.4.1 不同种植方式对多花黄精生长动态的影响 | 第43页 |
3.4.2 不同种植方式对锥栗细根分布的影响 | 第43-44页 |
3.4.3 不同种植方式对锥栗树体生长的影响 | 第44-45页 |
3.4.4 不同种植模式对锥栗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 | 第45-46页 |
4 不同种植模式经济效益分析 | 第46-51页 |
4.1 复合经营套种强度对锥栗经济效益的影响 | 第46页 |
4.2 不同种植模式对多花黄精作物经济效益影响 | 第46-47页 |
4.3 综合经济效益分析 | 第47-51页 |
4.3.1 经济效益静态分析 | 第47-49页 |
4.3.2 经济效益动态分析 | 第49-51页 |
5 结论与创新点 | 第51-53页 |
5.1 本研究的结论 | 第51页 |
5.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5页 |
附录A 图版 | 第65-67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