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偏二甲肼废水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偏二甲肼的物化性质 | 第12页 |
1.2.2 常用物理法及其特点 | 第12-13页 |
1.2.3 常用化学法及其特点 | 第13-14页 |
1.2.4 常用生物法及其特点 | 第14页 |
1.2.5 新型偏处理方法及其特点 | 第14-15页 |
1.3 催化剂载体的概述 | 第15-17页 |
1.3.1 催化剂载体定义 | 第15页 |
1.3.2 非均相催化剂载体的分类及应用 | 第15-16页 |
1.3.3 生物高分子类载体 | 第16-17页 |
1.4 壳聚糖金属配合物催化剂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4.1 CS金属配合物及其应用 | 第17-18页 |
1.4.2 CS-SiO_2金属配合物及其应用 | 第18页 |
1.5 本文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18-20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18-19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壳聚糖金属配合物催化剂的制备及其降解偏二甲肼废水的研究 | 第20-27页 |
2.1 实验所用药品及仪器 | 第20-21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20-21页 |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1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1-24页 |
2.2.1 不同金属阳离子催化剂的制备 | 第21-22页 |
2.2.2 不同阴离子金属盐制备催化刑 | 第22页 |
2.2.3 壳聚糖金属配合物催化剂降解偏二甲肼废水的实验 | 第22页 |
2.2.4 主要的分析指标及分析方法 | 第22-24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4-26页 |
2.3.1 不同阴离子金属盐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24-25页 |
2.3.2 与不同金属离子整合对降解偏二甲肼的影响 | 第25-26页 |
2.3.3 催化剂催化反应条件优化 | 第26页 |
2.4 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改性壳聚糖做载体的研究 | 第27-37页 |
3.1 改性壳聚糖的方法概述 | 第27-30页 |
3.1.1 酰基化改性 | 第27页 |
3.1.2 烷基化改性 | 第27-28页 |
3.1.3 醚化改性 | 第28页 |
3.1.4 shiff碱反应 | 第28页 |
3.1.5 酯化改性 | 第28-29页 |
3.1.6 壳聚糖季铵盐化 | 第29页 |
3.1.7 壳聚糖接枝共聚反应 | 第29页 |
3.1.8 复合改性法 | 第29-30页 |
3.2 实验所用药品及仪器 | 第30-31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30页 |
3.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30-31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1-33页 |
3.3.1 二氧化硅负载壳聚糖实验 | 第31页 |
3.3.2 改性后载体制备催化剂实验 | 第31页 |
3.3.3 主要的分析指标及分析方法 | 第31-33页 |
3.3.4 催化剂的表征 | 第33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33-36页 |
3.4.1 两种载体分别负载同种金属离子催化剂对降解偏二甲肼的比较 | 第33-34页 |
3.4.2 催化剂载体表征分析 | 第34-36页 |
3.5 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金属配合物交联合成及氧化降解偏二甲肼废水 | 第37-60页 |
4.1 实验所用药品及仪器 | 第37-38页 |
4.1.1 实验试剂 | 第37-38页 |
4.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38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38-44页 |
4.2.1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8-40页 |
4.2.2 改性壳聚糖金属配合物催化剂降解偏二甲肼废水的实验 | 第40页 |
4.2.3 不同因素对偏二甲肼降解效果的影响实验 | 第40-41页 |
4.2.4 主要的分析指标及分析方法 | 第41-44页 |
4.2.5 催化剂的表征 | 第4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4-58页 |
4.3.1 铜离子为活性中心的催化剂对降解偏二甲肼的影响 | 第44-46页 |
4.3.2 钴离子为活性中心的催化剂对降解偏二甲肼的影响 | 第46-48页 |
4.3.3 催化剂性能的研究 | 第48-52页 |
4.3.4 催化剂的表征分析 | 第52-58页 |
4.3.5 催化剂结构 | 第58页 |
4.4 小结 | 第58-60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