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21页 |
1.1 非洲猪瘟概述 | 第12-16页 |
1.1.1 非洲猪瘟 | 第12页 |
1.1.2 非洲猪瘟病毒的分类学和形态学 | 第12-13页 |
1.1.3 非洲猪瘟病毒的生命周期 | 第13页 |
1.1.4 非洲猪瘟的流行分布 | 第13-15页 |
1.1.5 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 第15页 |
1.1.6 非洲猪瘟的诊断 | 第15-16页 |
1.2 非洲猪瘟疫苗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2.1 灭活疫苗 | 第16页 |
1.2.2 弱毒疫苗 | 第16-17页 |
1.2.3 亚单位疫苗 | 第17页 |
1.2.4 DNA疫苗 | 第17-18页 |
1.3 新城疫病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及其应用 | 第18-20页 |
1.3.1 新城疫病毒的分类学和形态学 | 第18页 |
1.3.2 新城疫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和毒株分类 | 第18-19页 |
1.3.3 新城疫病毒反向遗传操作 | 第19页 |
1.3.4 新城疫病毒作为活病毒载体的应用 | 第19-20页 |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0-21页 |
第二章 重组病毒rNDV/p72的构建及拯救 | 第21-27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4页 |
2.1.1 质粒、细胞和菌株 | 第21页 |
2.1.2 SPF鸡胚 | 第21页 |
2.1.3 主要试剂 | 第21页 |
2.1.4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21-22页 |
2.1.5 PCR扩增非洲猪瘟病毒p72基因 | 第22页 |
2.1.6 重组病毒基因组全长cDNA克隆的构建 | 第22-23页 |
2.1.7 病毒拯救及鉴定 | 第23-24页 |
2.2 结果 | 第24-26页 |
2.2.1 p72基因的扩增 | 第24页 |
2.2.2 重组型NDV基因组全长cDNA的构建 | 第24-25页 |
2.2.3 获救病毒的鉴定 | 第25-26页 |
2.3 讨论 | 第26-27页 |
第三章 重组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27-32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7-28页 |
3.1.1 病毒和细胞 | 第27页 |
3.1.2 SPF鸡胚和1日龄雏鸡 | 第27页 |
3.1.3 主要试剂 | 第27页 |
3.1.4 Western blotting检测p72蛋白的表达 | 第27-28页 |
3.1.5 重组病毒p72基因稳定性检测 | 第28页 |
3.1.6 重组病毒生长动力学曲线 | 第28页 |
3.1.7 重组病毒的毒力分析 | 第28页 |
3.2 结果 | 第28-30页 |
3.2.1 Western blotting检测p72蛋白的表达 | 第28-29页 |
3.2.2 p72基因的遗传稳定性 | 第29页 |
3.2.3 重组病毒在BHK-21细胞上的生长特性 | 第29-30页 |
3.2.4 重组病毒的致病性分析 | 第30页 |
3.3 讨论 | 第30-32页 |
第四章 重组病毒对小鼠致病性和免疫效果的评价 | 第32-40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4页 |
4.1.0 病毒 | 第32页 |
4.1.1 实验动物 | 第32页 |
4.1.2 主要试剂 | 第32页 |
4.1.3 重组病毒对小鼠的致病性试验 | 第32页 |
4.1.4 小鼠肺脏的病毒滴定 | 第32-33页 |
4.1.5 动物免疫 | 第33页 |
4.1.6 血凝抑制试验检测小鼠血清中NDV中和抗体 | 第33页 |
4.1.7 间接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p72特异性的抗体 | 第33-34页 |
4.1.8 ELISOPT实验检测脾脏淋巴细胞中特异性IFN-g 和IL-4 分泌细胞 | 第34页 |
4.1.9 细胞增殖实验检测脾脏淋巴细胞中特异性 T 细胞 | 第34页 |
4.1.10 数据分析 | 第34页 |
4.2 结果 | 第34-38页 |
4.2.1 小鼠体重变化结果 | 第34-35页 |
4.2.2 重组病毒在小鼠肺脏中的滴定结果 | 第35页 |
4.2.3 HI抗体测定 | 第35-36页 |
4.2.4 p72特异性抗体水平 | 第36-37页 |
4.2.5 特异性IFN-g 和IL-4 分泌细胞检测结果 | 第37-38页 |
4.2.6 细胞增殖试验结果 | 第38页 |
4.3 讨论 | 第38-40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6页 |
附录 | 第46-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作者简介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