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资源调2查与水利规划论文--水资源开发论文--水利资源综合利用论文

基于场地要素的陕北丘陵沟壑区雨水利用设计方法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1-23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3页
        1.1.1 城市化引发的雨水问题第12页
        1.1.2 陕北雨水利用必要性第12-13页
        1.1.3 在陕北丘陵沟壑区场地雨水利用设计研究的迫切性第13页
    1.2 目的与意义第13-14页
        1.2.1 研究目的第13页
        1.2.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3 研究思路第14-17页
        1.3.1 研究方法第14页
        1.3.2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3 研究框架第15-17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19页
        1.4.1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7页
        1.4.2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第17-19页
    1.5 相关概念界定第19-23页
        1.5.1 陕北丘陵沟壑区界定第19-20页
        1.5.2 场地要素第20-21页
        1.5.3 雨水利用设计第21页
        1.5.4 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第21-22页
        1.5.5 LID的涵义第22-23页
2 陕北丘陵沟壑区影响雨水利用的地域要素分析第23-38页
    2.1 地形地貌第23-25页
    2.2 自然生态第25-31页
    2.3 社会经济第31-33页
    2.4 地域文化第33-34页
    2.5 生活习惯第34-35页
    2.6 城市水文第35-36页
    2.7 管理模式第36-37页
    2.8 法律法规第37-38页
3 陕北丘陵沟壑区场地要素特征及雨水利用问题总结第38-43页
    3.1 陕北丘陵沟壑区场地要素特征第38-41页
        3.1.1 自然生态----脆弱、不易恢复第38-39页
        3.1.2 场地土壤-----湿陷严重、易冻胀第39页
        3.1.3 气候与水文-----季节性气候、降水集中第39-40页
        3.1.4 场地植被-----相对单一第40页
        3.1.5 利用措施-----单一、落后、缺乏科学性第40页
        3.1.6 景观视效-----景观破碎、对比分明、地貌景观第40-41页
    3.2 陕北丘陵沟壑区场地雨水利用的主要问题第41-43页
        3.2.1 生态环境脆弱易水土流失第41-42页
        3.2.2 干旱频发第42页
        3.2.3 水资源短缺且水污染严重第42-43页
4 雨水利用措施第43-56页
    4.1 陕北丘陵沟壑区传统雨水利用措施第43-49页
        4.1.1 造田集雨工程技术第43-46页
        4.1.2 径流集雨工程技术第46-49页
    4.2 低影响开发雨水利用措施第49-56页
        4.2.1 雨水花园第49-50页
        4.2.2 透水铺装第50-51页
        4.2.3 植草浅沟第51-53页
        4.2.4 绿色屋顶第53-54页
        4.2.5 下凹式绿地第54-56页
5 场地要素与雨水利用设计第56-74页
    5.1 土壤类型与雨水利用设计第56-58页
        5.1.1 土壤与雨水利用第56页
        5.1.2 土壤对雨水利用设计的影响第56-58页
    5.2 下垫面类型与雨水利用设计第58-62页
        5.2.1 下垫面类型划分第58-59页
        5.2.2 下垫面类型对雨水利用设计的影响第59-62页
    5.3 场地植被与雨水利用设计第62-66页
        5.3.1 场地植被与雨水利用第62-63页
        5.3.2 场地植被对雨水利用设计的影响第63-66页
    5.4 降雨量与雨水利用设计第66-67页
        5.4.1 降雨量与雨水利用第66页
        5.4.2 降雨量对雨水利用措施的影响第66-67页
    5.5 场地安全与雨水利用设计第67-68页
        5.5.1 场地安全与雨水利用第67-68页
        5.5.2 场地安全对雨水利用设计的影响第68页
    5.6 场地地形与雨水利用设计第68-71页
        5.6.1 场地地形与雨水利用的影响第68页
        5.6.2 基于地形特征的雨水利用设计第68-71页
    5.7 生态环境与雨水利用设计第71-72页
        5.7.1 生态环境与雨水利用第71页
        5.7.2 生态环境对雨水利用设计的影响第71-72页
    5.8 场地功能与雨水利用设计第72页
    5.9 经济成本与雨水利用设计第72-74页
6 基于场地要素的陕北丘陵沟壑区雨水利用设计方法第74-93页
    6.1 雨水利用不同尺度场地划分及场地要素分析第74-75页
    6.2 宏观流域尺度的雨水利用第75-76页
    6.3 中观城镇尺度的雨水利用设第76-81页
        6.3.1 陕北丘陵沟壑区城镇分布及形态第76-78页
        6.3.2 中观城镇尺度雨水利用设计第78-81页
    6.4 微观城镇场地尺度的雨水利用第81-92页
        6.4.1 城镇场地雨水利用设计第82-86页
        6.4.2 城镇道路雨水利用设计第86-88页
        6.4.3 城镇绿地雨水利用设计第88页
        6.4.4 城镇建筑雨水利用设计第88-92页
    6.5 结论与讨论第92-93页
7 基于场地要素的陕北丘陵沟壑区雨水利用设计的应用程序第93-96页
    7.1 目标第93页
        7.1.1 雨洪管理第93页
        7.1.2 雨水资源化利用第93页
        7.1.4 形成具有地域性的场地适应性景观第93页
    7.2 设计程序第93-95页
        7.3.0 明确目标与原则第94-95页
        7.3.1 场地调研第95页
        7.3.2 场地要素分析第95页
        7.3.3 根据场地要素分析设计雨水利用方式第95页
        7.3.4 方案草图——雨水利用措施的选择与设计第95页
        7.3.6 完成方案第95页
    7.3 小结第95-96页
8 研究结论及创新点第96-98页
    8.1 研究结论第96-97页
    8.2 研究不足与后续研究展望第97-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2页
图表目录第102-108页
致谢第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老年人身心保健双重态度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及中介机制
下一篇:牛膝、川牛膝、防风各组织、性状的特征提取与模式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