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1.1 花岗岩研究历史及进展 | 第10页 |
| 1.2 北秦岭地区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 1.3 北秦岭花岗岩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 1.4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1.5 主要解决的问题及研究内容 | 第13页 |
| 1.6 论文主要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 1.7 完成工作量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6-19页 |
| 2.1 区域主要构造边界 | 第16-17页 |
| 2.1.1 洛南-栾川断裂带 | 第16页 |
| 2.1.2 朱阳关-夏馆断裂带 | 第16-17页 |
| 2.1.3 商丹断裂带 | 第17页 |
| 2.2 区域主要地层单元 | 第17-19页 |
| 2.2.1 宽坪群 | 第17页 |
| 2.2.2 二郎坪群 | 第17页 |
| 2.2.3 秦蛉群 | 第17-18页 |
| 2.2.4 丹凤群 | 第18-19页 |
| 第三章 岩体地质及岩相学特征 | 第19-22页 |
| 3.1 大房沟(DFG)岩体 | 第19-21页 |
| 3.2 两岔河(LXH)岩体 | 第21页 |
| 3.3 窑沟(YG)岩体 | 第21-22页 |
| 3.4 铁峪铺(TYP)岩体 | 第22页 |
| 第四章 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 | 第22-38页 |
| 4.1 采样位置及测试方法 | 第22-23页 |
| 4.2 北秦岭晚古生代花岗岩体锆石U-Pb定年 | 第23-38页 |
| 4.2.1 大房沟岩体 | 第23-25页 |
| 4.2.2 两岔河岩体 | 第25-26页 |
| 4.2.3 窑沟岩体 | 第26-28页 |
| 4.2.4 铁峪铺岩体 | 第28-38页 |
| 第五章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第38-44页 |
| 5.1 元素地球化学 | 第38-42页 |
| 5.2 全岩Sr-Nd同位素测试方法及测试结果 | 第42-44页 |
| 第六章 锆石Hf同位素和矿物化学特征 | 第44-54页 |
| 6.1 锆石Hf同位素测试方法及测试结果 | 第44-47页 |
| 6.2 矿物化学特征 | 第47-54页 |
| 第七章 讨论 | 第54-64页 |
| 7.1 岩体年代学意义 | 第54-56页 |
| 7.2 岩石成因类型 | 第56-58页 |
| 7.3 岩浆形成温度条件 | 第58页 |
| 7.4 成岩物质来源 | 第58-61页 |
| 7.5 构造环境及地球动力学意义 | 第61-64页 |
| 结论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2页 |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