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突破--新时期中国写实油画的前景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11-14页 |
第一章“写实”缘何成为中国油画创作的主流 | 第14-26页 |
1.1 历史的必然性 | 第14-16页 |
1.1.1 社会性质变化带来绘画的改变 | 第14页 |
1.1.2 政治形势下的选择 | 第14-15页 |
1.1.3 艺术认知的坚持 | 第15-16页 |
1.2 中国油画教学的根源 | 第16-19页 |
1.2.1“西画东渐”——传教士与留学生 | 第16-17页 |
1.2.2 徐悲鸿的写实教学 | 第17页 |
1.2.3 苏联教学模式影响 | 第17-19页 |
1.3 中西画写实的差异 | 第19-22页 |
1.4 中国写实油画的先驱 | 第22-26页 |
第二章 中国写实油画面临的挑战与思考 | 第26-31页 |
2.1 西方现代艺术的冲击 | 第27页 |
2.2 图像技术应用的影响 | 第27-28页 |
2.3 双刃剑——艺术市场化 | 第28-31页 |
第三章 新时期中国写实油画的前景 | 第31-49页 |
3.1 有利的发展条件 | 第31-34页 |
3.1.1 稳定的政治文化局面 | 第31-32页 |
3.1.2 艺术圈内外的交流 | 第32-33页 |
3.1.3 网络的运用 | 第33-34页 |
3.2 当代写实油画的中坚力量与新生力量 | 第34-43页 |
3.2.1 中坚力量 | 第34-40页 |
3.2.2 新生力量 | 第40-43页 |
3.3 写实油画艺术的新格局 | 第43-49页 |
3.3.1 中西文化碰撞下的新思维 | 第43-46页 |
3.3.2 生活变化带来的创作新题材 | 第46-47页 |
3.3.3 写实油画语言的拓展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后记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