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

非理想回程下CoMP联合传输技术的改进与仿真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8-14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8-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 论文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第12-14页
第2章 多点协作传输和接收技术第14-24页
    2.1 多点协作传输和接收技术简述第14-16页
    2.2 联合传输技术第16-18页
    2.3 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第18-20页
    2.4 多点协作传输和接收技术研究场景第20-22页
    2.5 非理想回程下多点协作技术或双链接技术问题研究现状第22-23页
    2.6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3章 基于高速缓存时间戳的联合传输改进策略第24-36页
    3.1 非理想回程吞吐量下降问题的产生原因分析第24-25页
    3.2 改进策略推导过程第25-26页
    3.3 改进策略的提出第26-27页
    3.4 改进方案理论分析第27-28页
    3.5 网络延迟预测算法第28-31页
        3.5.1 最大延迟预测算法第28-29页
        3.5.2 平滑指数预测算法第29-31页
    3.6 平滑指数预测算法参数计算第31-34页
    3.7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4章 改进策略的底层协议改进与讨论第36-44页
    4.1 数据链路层改进第36-39页
        4.1.1 LTE数据帧现有结构分析第36-38页
        4.1.2 时间戳添加第38-39页
    4.2 物理层改进第39-42页
        4.2.1 E-UTRAN和LTE基站现有结构分析第39-41页
        4.2.2 LTE基站修改方案第41-42页
    4.3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5章 仿真模拟及结论分析第44-66页
    5.1 仿真环境和基本架构第44-50页
        5.1.1 NS-3 网络模拟器第44-45页
        5.1.2 基于NS-3 的LTE仿真技术第45-50页
    5.2 仿真代码编写方案第50-56页
        5.2.1 仿真环境搭建第50-52页
        5.2.2 基于CoMP技术的LTE网络仿真模型建立第52-53页
        5.2.3 调度模型选择与仿真参数第53-56页
    5.3 NS-3 仿真及其结果第56-63页
    5.4 本章小结第63-66页
结论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0-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亳州籍大学生回乡就业意愿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下一篇:安徽省民间慈善组织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