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8-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论文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2-14页 |
第2章 多点协作传输和接收技术 | 第14-24页 |
2.1 多点协作传输和接收技术简述 | 第14-16页 |
2.2 联合传输技术 | 第16-18页 |
2.3 正交频分复用技术 | 第18-20页 |
2.4 多点协作传输和接收技术研究场景 | 第20-22页 |
2.5 非理想回程下多点协作技术或双链接技术问题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基于高速缓存时间戳的联合传输改进策略 | 第24-36页 |
3.1 非理想回程吞吐量下降问题的产生原因分析 | 第24-25页 |
3.2 改进策略推导过程 | 第25-26页 |
3.3 改进策略的提出 | 第26-27页 |
3.4 改进方案理论分析 | 第27-28页 |
3.5 网络延迟预测算法 | 第28-31页 |
3.5.1 最大延迟预测算法 | 第28-29页 |
3.5.2 平滑指数预测算法 | 第29-31页 |
3.6 平滑指数预测算法参数计算 | 第31-3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4章 改进策略的底层协议改进与讨论 | 第36-44页 |
4.1 数据链路层改进 | 第36-39页 |
4.1.1 LTE数据帧现有结构分析 | 第36-38页 |
4.1.2 时间戳添加 | 第38-39页 |
4.2 物理层改进 | 第39-42页 |
4.2.1 E-UTRAN和LTE基站现有结构分析 | 第39-41页 |
4.2.2 LTE基站修改方案 | 第41-4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5章 仿真模拟及结论分析 | 第44-66页 |
5.1 仿真环境和基本架构 | 第44-50页 |
5.1.1 NS-3 网络模拟器 | 第44-45页 |
5.1.2 基于NS-3 的LTE仿真技术 | 第45-50页 |
5.2 仿真代码编写方案 | 第50-56页 |
5.2.1 仿真环境搭建 | 第50-52页 |
5.2.2 基于CoMP技术的LTE网络仿真模型建立 | 第52-53页 |
5.2.3 调度模型选择与仿真参数 | 第53-56页 |
5.3 NS-3 仿真及其结果 | 第56-6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6页 |
结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