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20页 |
1.2.1 超荧光光源的特性 | 第10-11页 |
1.2.2 超荧光光源的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1.2.3 光谱合束的研究进展 | 第14-19页 |
1.2.4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20-22页 |
第2章 掺镱光纤超荧光光源理论分析 | 第22-32页 |
2.1 超荧光光源的基本原理 | 第22-24页 |
2.2 掺镱超荧光光源理论模型 | 第24-27页 |
2.2.1 镱离子能级结构 | 第24-26页 |
2.2.2 掺镱光纤中的吸收/发射截面 | 第26-27页 |
2.3 掺镱光纤超荧光光源特性分析 | 第27-31页 |
2.3.1 掺镱光纤长度的影响 | 第27-29页 |
2.3.2 泵浦功率的影响 | 第29-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100 W级窄线宽掺镱全光纤超荧光光源光谱合束 | 第32-46页 |
3.1 窄线宽光纤光源中的非线性效应(受激布里渊散射) | 第32-35页 |
3.1.1 受激布里渊散射的物理过程 | 第33-34页 |
3.1.2 受激布里渊散射的增益谱 | 第34-35页 |
3.1.3 受激布里渊散射的阈值 | 第35页 |
3.2 主振荡功率放大(MOPA)技术 | 第35-36页 |
3.3 宽带掺镱超荧光种子源 | 第36-38页 |
3.3.1 实验结构 | 第36-37页 |
3.3.2 实验结果 | 第37-38页 |
3.4 50W窄线宽光纤超荧光光源 | 第38-41页 |
3.4.1 实验结构 | 第38-39页 |
3.4.2 实验结果 | 第39-41页 |
3.5 光谱合束作用原理 | 第41-42页 |
3.6 100 W级窄线宽光纤超荧光光源的光谱合束 | 第42-45页 |
3.6.1 实验结构 | 第42-43页 |
3.6.2 实验结果 | 第43-45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400 W级窄线宽掺镱全光纤超荧光光源光谱合束 | 第46-52页 |
4.1 200W窄线宽光纤超荧光光源 | 第46-48页 |
4.1.1 实验结构 | 第46-47页 |
4.1.2 结果分析 | 第47-48页 |
4.2 400 W级窄线宽光纤超荧光光源的光谱合束 | 第48-5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6页 |
5.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52-53页 |
5.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 第53-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