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5页 |
1.1 铂族金属 | 第13-15页 |
1.1.1 物理性质 | 第13-14页 |
1.1.2 化学性质 | 第14-15页 |
1.2 铂族金属资源 | 第15-17页 |
1.2.1 铂族金属的矿床类型和其在全球的资源分配及比重 | 第15-16页 |
1.2.2 中国铂族金属矿产资源 | 第16页 |
1.2.3 铂族金属二次资源 | 第16-17页 |
1.3 铂族金属催化剂 | 第17-21页 |
1.3.1 铂族金属催化剂的分类 | 第17页 |
1.3.2 铂族金属催化剂的应用 | 第17-18页 |
1.3.3 失效铂族金属催化剂的回收 | 第18-21页 |
1.4 论文研究的背景、微波脱碳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5页 |
1.4.1 研究背景 | 第21-22页 |
1.4.2 微波脱碳的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1.4.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5-37页 |
2.1 实验原料 | 第25-26页 |
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6-28页 |
2.3 介电参数测试方法 | 第28-29页 |
2.4 介电参数的测试原理 | 第29-35页 |
2.4.1 介电常数、介电损耗、损耗角正切及穿透深度 | 第29-30页 |
2.4.2 计算方法 | 第30-34页 |
2.4.3 测量方法 | 第34-35页 |
2.5 微波升温行为测定方法 | 第35-36页 |
2.6 脱碳率计算 | 第36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失效废催化剂微波介电特性及升温行为研究 | 第37-51页 |
3.1 介电参数测试研究 | 第38-43页 |
3.1.1 温度对介电参数的影响 | 第38-40页 |
3.1.2 相对密度对介电参数及穿透深度的影响 | 第40-43页 |
3.2 升温行为研究 | 第43-49页 |
3.2.1 理论部分 | 第43-46页 |
3.2.2 物料厚度对升温性能的影响 | 第46-47页 |
3.2.3 微波功率对升温特性的影响 | 第47-4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失效废催化剂脱碳反应动力学研究 | 第51-63页 |
4.1 动力学参数(表观活化能Ea与指前因子A)的计算方法 | 第52-56页 |
4.1.1 Coats-Redfern积分法 | 第53-54页 |
4.1.2 Ozawa积分法 | 第54-55页 |
4.1.3 Achar微分法 | 第55页 |
4.1.4 Kissinger微分法 | 第55-56页 |
4.2 热重分析结果与讨论 | 第56-62页 |
4.2.1 表观活化能Ea的计算 | 第58-59页 |
4.2.2 拟合分析 | 第59-6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失效废催化剂脱碳研究 | 第63-71页 |
5.1 常规脱碳实验研究 | 第63-65页 |
5.1.1 物料厚度对脱碳率的影响 | 第63-64页 |
5.1.2 反应温度对脱碳率的影响 | 第64-65页 |
5.2 微波脱碳实验研究 | 第65-67页 |
5.2.1 物料厚度对脱碳率影响 | 第65-66页 |
5.2.2 反应温度对脱碳率的影响 | 第66-67页 |
5.3 脱碳产物分析表征 | 第67-70页 |
5.4 微波脱碳与常规脱碳的对比 | 第7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第71-73页 |
6.1 结论 | 第71-72页 |
6.2 展望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附录 | 第81-91页 |
附录A Ozawa积分法的线性拟合分析 | 第81-91页 |
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专利及学术论文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