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网络知识社区果壳网对科普议题的呈现与传播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12-18页
    0.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2-13页
        0.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0.1.2 研究意义第13页
    0.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3-14页
    0.3 研究综述第14-18页
        0.3.1 网络知识社区第14-15页
        0.3.2 科学传播第15-16页
        0.3.3 谣言控制第16-18页
1 概述:网络知识社区及科普型社会议题第18-27页
    1.1 网络知识社区的兴起第18-21页
        1.1.1 社会化媒体与问答社区第18-20页
        1.1.2 国内网络知识社区的发展第20-21页
    1.2 科学传播普及的多维视角第21-24页
        1.2.1 科学传播的概念与历史发展第21-23页
        1.2.2 科学传播的发展模式第23-24页
    1.3 网络知识社区科学传播的谣言控制第24-27页
        1.3.1 谣言的产生第24-25页
        1.3.2“风险社会”下的科学传播第25-27页
2 网络知识社区对科普议题的呈现内容分析第27-55页
    2.1 科学传播中的议程设置第27-30页
        2.1.1 议程设置与科学传播第27-28页
        2.1.2 科学传播的议程设置以“转基因事件”为例第28-29页
        2.1.3 科学传播中议程设置的影响第29页
        2.1.4 科学传播中的新闻语言第29-30页
    2.2 我国 2015-2016 年科普热点梳理第30-37页
        2.2.1 科普热点排行第31-32页
        2.2.2 中国网民科普搜索终端情况第32-33页
        2.2.3 科普议题搜索第33-34页
        2.2.4 科普搜索地域城市、年龄性别分布第34-37页
    2.3 科普议题分类第37-50页
        2.3.1 健康医疗议题第37-39页
        2.3.2 应急避险议题第39-40页
        2.3.3 航空航天议题第40-43页
        2.3.4 信息科技议题第43-44页
        2.3.5 气候与环境议题第44-46页
        2.3.6 前沿科技议题第46-48页
        2.3.7 食品安全议题第48-50页
        2.3.8 能源利用议题第50页
    2.4 议题话语的文本建构第50-52页
        2.4.1 叙事主体:去中心化第50-51页
        2.4.2 叙事话语:去媒体化第51-52页
    2.5 议题话语的文本生产第52-55页
        2.5.1 知识场域的社会资本第52-53页
        2.5.2 知识分享动机:认知盈余第53-54页
        2.5.3 隐性知识传播第54-55页
3 网络知识社区的交互传播模式分析第55-62页
    3.1“圈层式”的传播者与受众第55-58页
        3.1.1 PGC与UGC的界定模糊第55-56页
        3.1.2 用户关系网:弱关系下的多元化传播第56-57页
        3.1.3 平等而可逆的传受关系第57-58页
    3.2“学院式”的知识传播第58-59页
        3.2.1 用户发起MOOC小组 课程涵盖内容广第58-59页
        3.2.2 探索中的商业模式第59页
    3.3 谣言证伪的模式第59-62页
        3.3.1 传播主体第60页
        3.3.2 传播方法第60-62页
4 网络知识社区对科普议题的呈现效果分析第62-76页
    4.1 受众调查问卷分析第62-72页
        4.1.1 问卷设计第62页
        4.1.2 问卷样本性描述第62-72页
    4.2 付费知识经济or泛娱乐化倾向第72-74页
    4.3 身份标签认同和“知沟”的扩大第74-76页
        4.3.1 身份标签化及认同机制第74-75页
        4.3.2“知沟”的扩大第75-76页
结语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79页
附录第79-81页
致谢第81-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影响研究
下一篇: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监管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