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多余物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半导体电路及密封电子元器件的多余物检测 | 第10-12页 |
1.2.2 国外的军用继电器多余物检测的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2.3 我国的军用继电器多余物检测现状 | 第12-14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PIND试验方法分析探讨 | 第16-23页 |
2.1 引言 | 第16页 |
2.2 相关规范及其存在问题 | 第16-18页 |
2.3 标准的理解及应用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18-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微粒的动力学特性及稳定性分析 | 第23-35页 |
3.1 引言 | 第23页 |
3.2 周期运动的振动试验条件 | 第23-26页 |
3.2.1 简谐振动的表示方法 | 第23-24页 |
3.2.2 振动幅值与振动台动圈功率关系 | 第24-25页 |
3.2.3 振动位移与加速度关系 | 第25页 |
3.2.4 多余物微粒的起振运动 | 第25-26页 |
3.3 微粒碰撞的动力学特性及稳定性 | 第26-33页 |
3.3.1 PIND振动试验中微粒碰撞的动力学模型 | 第26-27页 |
3.3.2 碰撞速度的有界性 | 第27-29页 |
3.3.3 最佳振动频率 | 第29-30页 |
3.3.4 ADAMS仿真与实验验证 | 第30-3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4章 电磁继电器内部典型零组件的频率特性分析 | 第35-49页 |
4.1 引言 | 第35页 |
4.2 电磁继电器内部典型零组件的固有频率特性分析 | 第35-39页 |
4.2.1 线圈引线的固有频率特性分析 | 第35-37页 |
4.2.2 衔铁的固有频率特性分析 | 第37-38页 |
4.2.3 绝缘垫片的固有频率特性分析 | 第38-39页 |
4.3 电磁继电器内部典型零组件零件碰撞振动研究 | 第39-48页 |
4.3.1 碰撞振动系统动力学模型 | 第39-41页 |
4.3.2 周期n-2 碰撞振动的幅频特性及稳定性 | 第41-42页 |
4.3.3 ADAMS仿真分析与实验验证 | 第42-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实验研究 | 第49-60页 |
5.1 引言 | 第49-50页 |
5.2 不同试验条件的对比实验 | 第50-54页 |
5.2.1 GJB65B与QJ789A-1993的PIND试验条件对比实验 | 第50-53页 |
5.2.2 GJB65B的PIND试验条件A与条件B的对比实验 | 第53-54页 |
5.3 不同结构军用电磁继电器的对比实验 | 第54-59页 |
5.3.1 功率型电磁继电器的实验数据统计分析 | 第54-56页 |
5.3.2 微小型电磁继电器的试验数据统计分析 | 第56-57页 |
5.3.3 不同有效腔体高度密封器件的PIND对比实验 | 第57-59页 |
5.3.4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