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7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聚酰亚胺的性能 | 第11-12页 |
1.3 聚酰亚胺的应用 | 第12-14页 |
1.4 聚酰亚胺的分类与合成 | 第14-20页 |
1.4.1 聚酰亚胺的分类 | 第14-15页 |
1.4.2 聚酰亚胺的合成 | 第15-20页 |
1.5 聚酰亚胺耐磨性能研究 | 第20-25页 |
1.5.1 聚酰亚胺早期摩擦性能研究 | 第21页 |
1.5.2 填料改性聚酰亚胺摩擦性能 | 第21-25页 |
1.6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5页 |
1.7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5-27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7-39页 |
2.1 实验原料与仪器 | 第27-28页 |
2.1.1 实验原料 | 第27-28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8页 |
2.2 热固性聚酰亚胺的制备 | 第28-35页 |
2.2.1 聚酰胺酸溶液的合成 | 第28-30页 |
2.2.2 聚酰亚胺低聚物的合成 | 第30-31页 |
2.2.3 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31-33页 |
2.2.4 聚酰亚胺树脂模压件的制备 | 第33-35页 |
2.3 样品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 | 第35-37页 |
2.3.1 结构表征 | 第35-36页 |
2.3.2 性能测试 | 第36-3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3章 聚酰亚胺的结构表征与性能研究 | 第39-51页 |
3.1 红外表征 | 第39-41页 |
3.2 流变性能分析 | 第41-43页 |
3.3 热性能分析 | 第43-47页 |
3.3.1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 | 第43-44页 |
3.3.2 动态热机械分析(DMA) | 第44-46页 |
3.3.3 热重分析(TGA) | 第46-47页 |
3.4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47页 |
3.5 溶解性能分析 | 第47-4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4章 聚酰亚胺树脂固化动力学研究 | 第51-61页 |
4.1 固化动力学研究基础 | 第51-52页 |
4.2 固化反应过程分析 | 第52-53页 |
4.3 固化反应动力学方程的确定 | 第53-57页 |
4.3.1 固化反应活化能的确定 | 第53-56页 |
4.3.2 固化反应指前因子的确定 | 第56页 |
4.3.3 固化反应反应级数的确定 | 第56-57页 |
4.4 固化工艺的确定 | 第57-59页 |
4.4.1 理论固化工艺 | 第57-58页 |
4.4.2 实际固化工艺 | 第58-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5章 聚酰亚胺树脂的耐磨改性研究 | 第61-71页 |
5.1 纯聚酰亚胺树脂的摩擦磨损性能 | 第61-62页 |
5.2 二硫化钼改性聚酰亚胺摩擦磨损性能 | 第62-65页 |
5.2.1 二硫化钼含量对聚酰亚胺树脂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 第62-64页 |
5.2.2 二硫化钼改性聚酰亚胺树脂的磨损表面分析 | 第64-65页 |
5.3 二氧化硅改性聚酰亚胺摩擦磨损性能 | 第65-68页 |
5.3.1 二氧化硅含量对聚酰亚胺树脂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 第65-67页 |
5.3.2 二氧化硅改性聚酰亚胺树脂的磨损表面分析 | 第67-68页 |
5.4 氮化硅改性聚酰亚胺摩擦磨损性能 | 第68-70页 |
5.4.1 氮化硅含量对聚酰亚胺树脂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 第68-69页 |
5.4.2 氮化硅改性聚酰亚胺树脂的磨损表面分析 | 第69-7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科研成果及发表的论文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