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遥感和GIS的城市人口时空分布研究--以上海市静安区为例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0-16页 |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 1.3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1.4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 | 第16-20页 |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6-17页 |
| 2.1.1 自然概况 | 第16-17页 |
| 2.1.2 社会经济概况 | 第17页 |
| 2.2 数据 | 第17-19页 |
| 2.2.1 数据准备 | 第17-18页 |
| 2.2.2 数据预处理 | 第18-19页 |
| 2.3 方法 | 第19-20页 |
| 第3章 基于城市人.分布特征的土地利用分类 | 第20-38页 |
| 3.1 城市人.分布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 第20页 |
| 3.2 基于城市人.分布特征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 | 第20-26页 |
| 3.3 城市土地利用分类判读的原则和方法 | 第26-30页 |
| 3.3.1 建立目视解译标志 | 第26-28页 |
| 3.3.2 目视解译 | 第28-30页 |
| 3.4 基于城市人.分布特征的土地利用类型 | 第30-38页 |
| 3.4.1 实地验证分析 | 第30-31页 |
| 3.4.2 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 | 第31-38页 |
| 第4章 夜间城市人.分布模拟 | 第38-52页 |
| 4.1 研究区人.普查数据 | 第38-40页 |
| 4.2 各用地类型面积统计 | 第40-49页 |
| 4.3 夜间城市人.模拟 | 第49-52页 |
| 4.3.1 夜间城市人.分布模拟模型 | 第49页 |
| 4.3.2 夜间城市人.空间分布结果与分析 | 第49-52页 |
| 第5章 白天城市人.时空分布模拟 | 第52-66页 |
| 5.1 城市人.分布与时间的关系 | 第52-53页 |
| 5.2 白天居住用地人.空间分布 | 第53-54页 |
| 5.2.1 白天居住用地人.分布模拟模型 | 第53页 |
| 5.2.2 白天居住用地人.分布结果与分析 | 第53-54页 |
| 5.3 白天非居住用地人.动态空间分布 | 第54-62页 |
| 5.3.1 白天上班时段的人.空间分布 | 第54-60页 |
| 5.3.2 白天午休时段的人.空间分布 | 第60-62页 |
| 5.4 白天绿地人.空间分布 | 第62-66页 |
| 第6章 城市人.时空分布的格网化 | 第66-70页 |
| 6.1 夜间人.空间分布的格网化 | 第66-67页 |
| 6.1.1 格网尺度的选择 | 第66页 |
| 6.1.2 格网化的实现 | 第66-67页 |
| 6.2 白天人.空间分布的格网化 | 第67-70页 |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3页 |
| 7.1 结论 | 第70-72页 |
| 7.2 展望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 附录 | 第78-8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0-81页 |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