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5-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 研究创新点和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4.1 研究创新点 | 第16-17页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2章 项目风险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 第18-29页 |
2.1 风险及项目风险界定 | 第18-20页 |
2.1.1 风险的定义及构成要素 | 第18-19页 |
2.1.2 项目风险的特性及分类 | 第19-20页 |
2.2 项目风险管理相关概述 | 第20-26页 |
2.2.1 项目管理及风险管理的内涵 | 第20-21页 |
2.2.2 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 | 第21-26页 |
2.3 高校新校区基建项目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 第26-29页 |
2.3.1 高校新校区基建项目的内涵及特点 | 第26页 |
2.3.2 高校新校区基建项目的生命周期 | 第26-27页 |
2.3.3 高校新校区基建项目风险管理产生的原因及存在问题 | 第27-29页 |
第3章 Z高校新校区基建项目概况及风险识别 | 第29-40页 |
3.1 Z高校新校区基建项目概况 | 第29-31页 |
3.1.1 Z高校简介 | 第29页 |
3.1.2 Z高校新校区建设背景 | 第29-30页 |
3.1.3 Z高校新校区整体规划 | 第30-31页 |
3.2 Z高校新校区基建项目风险识别 | 第31-40页 |
3.2.1 立项阶段风险识别 | 第31-32页 |
3.2.2 准备阶段风险识别 | 第32-34页 |
3.2.3 建设施工阶段风险识别 | 第34-37页 |
3.2.4 竣工验收交付使用阶段风险识别 | 第37-40页 |
第4章 基于AHP法的Z高校新校区基建项目风险评价 | 第40-58页 |
4.1 层次分析法(AHP)概述及模型构建 | 第40-43页 |
4.1.1 层次分析法概述 | 第40页 |
4.1.2 Z高校新校区基建项目风险评价层次结构模型 | 第40-41页 |
4.1.3 层次分析法的主要步骤及计算 | 第41-43页 |
4.2 Z高校新校区基建项目风险评价 | 第43-58页 |
4.2.1 立项阶段风险评价 | 第43-45页 |
4.2.2 准备阶段风险评价 | 第45-49页 |
4.2.3 建设施工阶段风险评价 | 第49-54页 |
4.2.4 竣工验收交付使用阶段风险评价 | 第54-58页 |
第5章 Z高校新校区基建项目风险的应对和监控措施 | 第58-65页 |
5.1 Z高校新校区基建项目风险应对方案 | 第58-63页 |
5.1.1 立项阶段的风险应对 | 第58-59页 |
5.1.2 准备阶段的风险应对 | 第59-61页 |
5.1.3 建设施工阶段的风险应对 | 第61-62页 |
5.1.4 竣工验收交付使用阶段的风险应对 | 第62-63页 |
5.2 Z高校新校区基建项目风险的监控措施 | 第63-65页 |
5.2.1 组织措施 | 第63页 |
5.2.2 技术措施 | 第63-64页 |
5.2.3 合同措施 | 第64-6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附录 | 第69-1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