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特殊分区规划论文

基于大地艺术的乡村旅游景观规划研究--以云南东川红土地景区为例

写在前面的话第3-4页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30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0-13页
        一、选题背景第10-13页
        二、研究意义第13页
    第二节 国内外大地艺术与景观规划的研究与实践第13-26页
        一、国外研究进展第13-21页
        二、国内研究进展第21-26页
        三、综述总结第26页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之处第26-27页
        一、研究内容第26-27页
        二、创新之处第27页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7-30页
        一、研究方法第27-29页
        二、技术路线第29-30页
第二章 大地艺术乡村旅游景观规划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第30-48页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第30-39页
        一、大地艺术概述第30-36页
        二、旅游景观规划原理第36-39页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第39-48页
        一、创意经济学及其相关理论第39-41页
        二、景观设计学第41-42页
        三、景观生态学理论与景观农业第42-44页
        四、美学原理及相关理论第44-46页
        五、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第46-48页
第三章 大地艺术促进乡村旅游景观建设的案例分析——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第48-60页
    第一节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的兴起第48-50页
        一、自然与人文条件第48-49页
        二、人口过疏和老龄化加快村落的凋敝第49-50页
        三、本土艺术家的觉悟第50页
    第二节“妻有方式”的成功经验及启发第50-60页
        一、引入海外艺术家,参与形式多样第50-52页
        二、活用公共设施,打造“场域特定艺术”第52-53页
        三、转化负面因素,成为有力条件第53-55页
        四、变废为宝,创造新价值和附加值第55-56页
        五、“共犯性”与“协作”第56-57页
        六、大地艺术与旅游业的新生关系第57-60页
第四章 东川红土地大地艺术旅游景观研究第60-95页
    第一节 研究对象基本概况第60-61页
        一、地理位置概况第60页
        二、自然状况第60-61页
        三、社会经济状况第61页
    第二节 东川红土地景区旅游发展现状分析第61-70页
        一、旅游开发的优势条件第61-65页
        二、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65-70页
    第三节 对实证研究对象选择的说明第70-73页
        一、与国内外知名同类型景点的比较第70-72页
        二、结论分析第72-73页
    第四节 东川红土地大地艺术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第73-95页
        一、红土地景区大地艺术旅游景观构建原则第73-74页
        二、以东川“大山精神”为主题的旅游景观形象构建第74-75页
        三、循次渐进的旅游景观设计理念第75-79页
        四、多层次的旅游景观布局第79-82页
        五、动静结合的旅游景观功能分区第82-92页
        六、红土地景区旅游发展的其他建议第92-95页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不足之处与展望第95-98页
    一、主要研究结论第95-96页
    二、研究的不足之处第96-97页
    三、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第97-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1页
附录A 附图目录第101-105页
附录B 附表目录第105-10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106-107页
致谢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飞车抢夺”他人财物的司法认定
下一篇:医疗事故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