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业经营方式创新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3 关于农业经营方式的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3.1 关于农业经营方式创新的研究 | 第12页 |
1.3.2 关于农业经营方式未来选择的研究 | 第12-13页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5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1.5.1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5.2 本文预期创新点 | 第14-16页 |
2 农业经营方式变革的相关理论阐释 | 第16-18页 |
2.1 改造传统农业理论 | 第16页 |
2.2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 第16-17页 |
2.3 制度变迁理论 | 第17页 |
2.4 规模经济理论 | 第17-18页 |
3 农业经营方式的内涵及转变 | 第18-21页 |
3.1 农业经营方式的内涵 | 第18页 |
3.2 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 第18-21页 |
3.2.1 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 | 第19页 |
3.2.2 从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模式转变 | 第19-21页 |
4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经营方式的演变 | 第21-25页 |
4.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经营方式的演变 | 第21-22页 |
4.1.1 解放初期的土地改革与个体经营 | 第21页 |
4.1.2 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时期的集体经营 | 第21页 |
4.1.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户自主经营 | 第21-22页 |
4.1.4 农业经营方式的进一步改革和创新 | 第22页 |
4.2 我国农业经营方式演变规律及启示 | 第22-25页 |
4.2.1 生产关系要随着生产力发展而变化 | 第22-23页 |
4.2.2 制定政策时要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权 | 第23页 |
4.2.3 放手创新农村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 第23-25页 |
5 河南省农业经营方式创新的实现形式 | 第25-39页 |
5.1 河南省实行农业经营方式创新的基础条件 | 第25-27页 |
5.1.1 农业生产产量不断增长 | 第25页 |
5.1.2 农业机械化程度显著提高 | 第25-26页 |
5.1.3 农民从业结构继续优化 | 第26-27页 |
5.1.4 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推动 | 第27页 |
5.2 河南省农业经营方式创新的具体实现形式 | 第27-36页 |
5.2.1 专业大户 | 第28-29页 |
5.2.2 农业企业 | 第29-31页 |
5.2.3 专业合作社 | 第31-33页 |
5.2.4 家庭农场 | 第33-36页 |
5.3 河南省农业经营方式创新面临的问题 | 第36-39页 |
5.3.1 农户固守传统农业经营方式 | 第36-37页 |
5.3.2 土地承包经营机制不完善 | 第37页 |
5.3.3 农业经营组织发展不规范 | 第37页 |
5.3.4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育不良 | 第37-38页 |
5.3.5 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 第38-39页 |
6 河南省推进农业经营方式创新的应对措施 | 第39-44页 |
6.1 河南省推进农业经营方式创新的应对措施 | 第39-42页 |
6.1.1 加大支持力度以优化农业发展环境 | 第39页 |
6.1.2 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完善土地政策 | 第39-40页 |
6.1.3 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创新动力 | 第40-41页 |
6.1.4 强化内部监督管理机制规范组织发展 | 第41页 |
6.1.5 构建农业服务体系降低经营风险 | 第41-42页 |
6.2 河南省推进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应注意的问题 | 第42-44页 |
6.2.1 坚持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推行 | 第42页 |
6.2.2 充分发挥示范效应稳步推进 | 第42-44页 |
研究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个人简历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