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10-19页 |
一.祖国医学对胃癌的研究 | 第10-14页 |
1. 病名的由来 | 第10页 |
2. 胃癌的病因病机 | 第10-12页 |
3. 治则治法 | 第12-13页 |
4. 胃癌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 第13-14页 |
二.现代医学对胃癌的研究 | 第14-19页 |
1. 病理生物学 | 第14-15页 |
2. 基因水平认识 | 第15-16页 |
3. 胃癌的综合治疗进展 | 第16-19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19-25页 |
一、健脾化痰方治疗胃癌的临床研究 | 第19-25页 |
(一) 材料和方法 | 第19-23页 |
1. 一般资料 | 第19-20页 |
2. 诊断标准 | 第20-21页 |
3. 治疗方案 | 第21页 |
4. 疗效观察 | 第21-23页 |
5. 统计学处理 | 第23页 |
(二) 研究结果 | 第23-25页 |
1. 实体肿瘤客观疗效 | 第23页 |
2. 生活质量评分 | 第23页 |
3. 症状量化分级 | 第23-24页 |
4. 血清肿瘤标志物指标变化 | 第24-25页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第25-41页 |
一、健脾化痰方对前胃癌MFC裸鼠肝转移模型生长和转移的影响 | 第25-31页 |
(一) 材料与方法 | 第25-27页 |
1. 实验动物 | 第25页 |
2. 细胞株 | 第25页 |
3. 实验药物 | 第25页 |
4. 主要试剂及设备 | 第25-26页 |
5. MFC细胞的培养 | 第26页 |
6. 模型建立 | 第26页 |
7. 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案 | 第26页 |
8. 实验观察指标 | 第26-27页 |
9. 统计学处理 | 第27页 |
(二) 结果 | 第27-31页 |
1. 裸鼠肝转移模型生长状况的影响 | 第27页 |
2. 肝脏肿瘤生长情况 | 第27-28页 |
3. 裸鼠体重的影响 | 第28页 |
4. 肝脏重量、肝脏指数 | 第28-29页 |
5. 肝脏表面转移结节数量的变化 | 第29页 |
6. 病理切片 | 第29-31页 |
二、健脾化痰方对前胃癌MFC裸鼠肝转移瘤组织中P53、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31-35页 |
(一) 材料与方法 | 第31-33页 |
1. 实验动物及细胞株 | 第31-32页 |
2. 实验药物 | 第32页 |
3. 主要试剂及设备 | 第32页 |
4. HE染色制作 | 第32页 |
5.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裸鼠肝转移瘤组织中P53、Bcl-2蛋白的表达 | 第32-33页 |
6. 统计学处理 | 第33页 |
(二) 结果 | 第33-35页 |
1. P53、Bcl-2蛋白在各组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 第33-35页 |
三、健脾化痰方对前胃癌MFC裸鼠肝转移瘤组织中P53、Bcl-2在mRNA水平表达的影响 | 第35-41页 |
(一) 材料与方法 | 第35-38页 |
1. 实验材料及细胞株 | 第35页 |
2. 试验药物 | 第35页 |
3. 主要试剂及设备 | 第35-36页 |
4. 实验方法 | 第36-38页 |
5. 结果统计 | 第38页 |
6. 统计学处理 | 第38页 |
(二) 结果 | 第38-41页 |
1. 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检测各基因表达情况 | 第38-41页 |
第四部分 讨论 | 第41-50页 |
一、"健脾化痰"法的确立 | 第41-44页 |
1. 中医对"脾虚"与"痰"的认识 | 第41-42页 |
2. 健脾化痰方诸药分析 | 第42-43页 |
3. 健脾化痰方前期研究 | 第43-44页 |
二、健脾化痰方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评价 | 第44-45页 |
三、健脾化痰方抗胃癌转移实验研究结果分析 | 第45-49页 |
1. 本课题动物模型的优势 | 第45页 |
2. 健脾化痰方对前胃癌(MFC)裸鼠肝转移瘤生长和转移的影响 | 第45-46页 |
3. 健脾化痰方对肝转移瘤组织中癌基因P53、Bcl-2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 | 第46-49页 |
四、本课题疗效评价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录 | 第54-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