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选题来源 | 第9页 |
1.2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1.2.1 法律层面的学术研究 | 第9-11页 |
1.2.2 电视节目模式本身的研究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框架 | 第12-13页 |
1.4 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节目宝典的概念及引进 | 第14-22页 |
2.1 节目宝典(Production Bible)的概念 | 第14-18页 |
2.1.1 节目模式与节目宝典的关系 | 第14-16页 |
2.1.2 节目宝典(Production Bible)是一套可执行的文本 | 第16-18页 |
2.2 引进节目宝典的背景和意义 | 第18-22页 |
2.2.1 背景:“限娱令”的出台,卫视抢夺市场份额 | 第18-19页 |
2.2.2 有利于行政化制作模式回归专业化 | 第19-20页 |
2.2.3 有利于建立节目制作标准,拓宽节目输出事业 | 第20-22页 |
第三章 从西欧经典模式输出类节目看宝典的特征 | 第22-31页 |
3.1 电视节目宝典的外在表现形式特征 | 第22-24页 |
3.1.1 指导性 | 第22-23页 |
3.1.2 灵活性 | 第23-24页 |
3.2 电视节目宝典异地运作后呈现的内容特点 | 第24-31页 |
3.2.1 节目风格及类型的固定化 | 第24-25页 |
3.2.2 节目流程及内容的剧集化 | 第25-26页 |
3.2.3 角色阐述及定位的明确 | 第26-28页 |
3.2.4 清晰表意的节目骨架 | 第28-29页 |
3.2.5 制作流程及商业推广的严密 | 第29-31页 |
第四章 深究西欧节目宝典的形成和发展 | 第31-45页 |
4.1 节目宝典对于西欧电视事业的价值体现 | 第31-33页 |
4.1.1 获取丰厚的经济效益 | 第31-32页 |
4.1.2 对知识产权的有形保护 | 第32-33页 |
4.1.3 有利于西欧电视节目制作公司逐渐开辟海外市场 | 第33页 |
4.2 追踪西欧节目宝典的形成过程 | 第33-43页 |
4.2.1 诞生:时代背景造就节目宝典 | 第33-36页 |
4.2.2 借鉴:全球化的文学戏剧元素凸显共鸣的创作经验 | 第36-40页 |
4.2.3 发展:符号学的应用对节目宝典跨文化传播的贡献 | 第40-43页 |
4.3 西欧节目宝典在践行过程中的局限性 | 第43-45页 |
第五章 我国电视节目宝典的创作突围 | 第45-50页 |
5.1 专业化制作节目规则及内容 | 第45-46页 |
5.2 弱化民族个性,强化民族共性 | 第46-47页 |
5.3 有效运用符号衔接和多元母题 | 第47-48页 |
5.4 着重推广并维持品牌效应 | 第48-50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