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 1.2 部分预混燃烧装置 | 第14-16页 |
| 1.3 大涡模拟方法 | 第16-19页 |
| 1.3.1 湍流脉动的过滤 | 第17-18页 |
| 1.3.2 亚格子尺度模型 | 第18页 |
| 1.3.3 大涡模拟方法的发展 | 第18-19页 |
| 1.4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 第19-22页 |
| 第二章 亚网格燃烧模型及反应机理简化 | 第22-32页 |
| 2.1 湍流燃烧模型 | 第22-26页 |
| 2.1.1 概率密度函数模型 | 第22-23页 |
| 2.1.2 小火焰面模型 | 第23页 |
| 2.1.3 火焰锋面密度模型 | 第23-24页 |
| 2.1.4 动态火焰增厚模型 | 第24-26页 |
| 2.2 化学反应机理简化 | 第26-31页 |
| 2.2.1 固有低维流形(ILDM) | 第27-28页 |
| 2.2.2 反应-扩散流形(REDIM) | 第28-29页 |
| 2.2.3 简化反应机理 | 第29-31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三章 PRECCINSTA项目与模型燃烧器 | 第32-42页 |
| 3.1 PRECCINSTA项目 | 第32-34页 |
| 3.1.1 项目背景意义 | 第32-33页 |
| 3.1.2 项目主要目标 | 第33-34页 |
| 3.2 模型燃烧器基本信息 | 第34-36页 |
| 3.2.1 基本参数信息 | 第34-35页 |
| 3.2.2 冷态数值模拟 | 第35-36页 |
| 3.3 前期研究成果 | 第36-40页 |
| 3.3.1 预混合燃烧模式 | 第36-39页 |
| 3.3.2 部分预混燃烧模式 | 第39-40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 第四章 数值计算方法 | 第42-54页 |
| 4.1 结构化网格划分 | 第42-45页 |
| 4.1.1 整体结构化思维 | 第42-43页 |
| 4.1.2 小孔射流关键部位结构化策略 | 第43-44页 |
| 4.1.3 网格局部加密 | 第44-45页 |
| 4.2 计算设定 | 第45-49页 |
| 4.2.1 计算域分割 | 第45-47页 |
| 4.2.2 甲烷与空气入口速度 | 第47-48页 |
| 4.2.3 边界条件 | 第48-49页 |
| 4.3 LESOCC2C程序 | 第49-53页 |
| 4.3.1 数值方法 | 第49-52页 |
| 4.3.2 低马赫数方程方法 | 第52-53页 |
| 4.3.3 计算资源 | 第53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五章 PRECCINSTA入流通道流场计算 | 第54-74页 |
| 5.1 计算域构成 | 第54-55页 |
| 5.2 入流通道瞬时流场分析 | 第55-58页 |
| 5.2.1 射流通道流场分析 | 第56-57页 |
| 5.2.2 旋转通道流场分析 | 第57-58页 |
| 5.3 锥形通道流场分析 | 第58-64页 |
| 5.3.1 流场分析 | 第59-61页 |
| 5.3.2 统计数据分析 | 第61-64页 |
| 5.4 锥形通道出口面流场分析 | 第64-72页 |
| 5.4.1 流场分析 | 第64-68页 |
| 5.4.2 统计数据分析 | 第68-72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 第六章 层流预混火焰计算 | 第74-82页 |
| 6.1 反应机理简述 | 第74-77页 |
| 6.1.1 2s CM2机理 | 第74-75页 |
| 6.1.2 2S_CH4_BFER机理 | 第75-76页 |
| 6.1.3 GRI-Mech 3.0详细机理及INSFLA程序 | 第76-77页 |
| 6.2 计算布局 | 第77-78页 |
| 6.2.1 网格生成 | 第77-78页 |
| 6.2.2 计算设定与边界条件 | 第78页 |
| 6.3 计算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78-81页 |
| 6.4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2-84页 |
| 7.1 主要工作与结论 | 第82-83页 |
| 7.2 未来工作计划 | 第83-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90页 |
| 致谢 | 第90-9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2-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