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4-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第12-13页 |
| 前言 | 第13-17页 |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3-16页 |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16-17页 |
| 1、对象与方法 | 第17-21页 |
| 1.1 相关定义及分组 | 第17页 |
| 1.2 病例入选标准 | 第17-18页 |
| 1.3 病例排除标准 | 第18页 |
| 1.4 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 第18-19页 |
| 1.5 随访 | 第19页 |
| 1.6 研究因素赋值 | 第19-20页 |
| 1.7 统计学方法 | 第20-21页 |
| 2、结果 | 第21-39页 |
| 2.1 含乳腺癌DPCs患者SPC的构成情况 | 第21页 |
| 2.2 含乳腺癌DPCs患者不同年龄、不同部位发生SPC的比较 | 第21-22页 |
| 2.3 同时型和异时型DPCs患者SPC发病情况的比较 | 第22-24页 |
| 2.4 同时型和异时型DPCs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比较 | 第24-25页 |
| 2.5 含乳腺癌DPCs患者不同年龄发生同时型和异时型DPCs的比较 | 第25-27页 |
| 2.6 含乳腺癌DPCs患者不同分子分型的比较 | 第27-28页 |
| 2.7 同时型和异时型DPCs患者的预后分析 | 第28-29页 |
| 2.8 96 例BCF组患者乳腺癌术后SPC发病的时间间隔 | 第29-30页 |
| 2.9 SBC组和BCF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的比较 | 第30-32页 |
| 2.10 SBC组和BCF组患者的预后分析 | 第32-33页 |
| 2.11 BCF组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 第33-37页 |
| 2.12 BCF组患者预后的Cox多因素分析 | 第37-38页 |
| 2.13 BCF组患者不同SPC发病部位生存率的比较 | 第38-39页 |
| 3、讨论 | 第39-43页 |
| 结论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50页 |
|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50-51页 |
| 综述 | 第51-62页 |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 致谢 | 第62-64页 |
| 个人简历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