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物基础科学论文--药物化学论文

Pt配合物取代多酸的制备及其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缩写表第7-16页
第1章 绪论第16-35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6-17页
    1.2 多金属氧酸盐及其有机-无机化合物第17-19页
        1.2.1 多金属氧酸盐第17页
        1.2.2 多金属氧酸盐的有机-无机化合物第17-19页
    1.3 多酸及其有机-无机化合物抗肿瘤活性研究第19-22页
        1.3.1 多酸的抗肿瘤活性第19-20页
        1.3.2 多酸有机-无机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第20-21页
        1.3.3 多酸的抗肿瘤机制第21-22页
    1.4 抗肿瘤药物的纳米递送系统第22-32页
        1.4.1 抗肿瘤药物纳米载体第23-26页
        1.4.2 纳米递送系统的优势第26-32页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32-35页
        1.5.1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32-33页
        1.5.2 技术路线第33-35页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5-48页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第35-38页
        2.1.1 实验材料第35-37页
        2.1.2 实验仪器第37-38页
    2.2 实验材料的制备方法第38-40页
        2.2.1 Keggin型单缺位多酸的合成第38页
        2.2.2 硅烷化Keggin型多酸的制备第38页
        2.2.3 有机铂取代Keggin型多酸的合成第38-39页
        2.2.4 FITC标记的硅烷化Keggin型多酸的制备第39-40页
        2.2.5 DSPE-PEG_(2000)包覆的Keggin型多酸纳米粒子的制备第40页
        2.2.6 掺杂NBD-PC的DSPE-PEG_(2000)包覆Keggin型多酸纳米粒的制备第40页
        2.2.7 CRGDK-FITC包覆的Keggin型多酸纳米粒子的制备第40页
    2.3 实验分析测试方法第40-48页
        2.3.1 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第40-41页
        2.3.2 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测试第41页
        2.3.3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第41页
        2.3.4 红外光谱分析第41页
        2.3.5 荧光分光光度计测试第41页
        2.3.6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第41-42页
        2.3.7 凝胶电泳测试第42页
        2.3.8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测试第42页
        2.3.9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第42页
        2.3.10 DSPE-PEG_(2000)包覆Keggin型多酸纳米粒子中药物含量测定方法第42-43页
        2.3.11 细胞毒性评价第43-44页
        2.3.12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成像第44页
        2.3.13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摄取第44页
        2.3.14 HT29荷瘤裸鼠动物模型的建立第44-45页
        2.3.15 DU-145 和PC-3 荷瘤裸鼠动物模型的建立第45-48页
第3章 有机铂取代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的合成与表征第48-58页
    3.1 引言第48页
    3.2 二价有机铂取代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的合成与表征第48-54页
        3.2.1 PW_(11)的红外及核磁表征第49-50页
        3.2.2 PW_(11)-APTES和PW_(11)-MPS的红外及核磁表征第50-52页
        3.2.3 Pt~Ⅱ-APTES-PW_(11)和Pt~Ⅱ-MPS-PW_(11)的红外及核磁表征第52-54页
    3.3 四价有机铂取代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的合成与表征第54-56页
        3.3.1 Pt~Ⅳ-APTES-PW_(11)的红外表征第54-55页
        3.3.2 Pt~Ⅳ-APTES-PW_(11)的核磁表征第55-56页
        3.3.3 Pt~Ⅳ-APTES-PW_(11)的质谱表征第56页
    3.4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4章 有机铂取代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的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制第58-88页
    4.1 引言第58页
    4.2 有机铂取代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的抗肿瘤活性第58-68页
        4.2.1 Pt~Ⅱ-APTES-PW_(11)的抗肿瘤活性第58-62页
        4.2.2 Pt~Ⅱ-MPS-PW_(11)的抗肿瘤活性第62-66页
        4.2.3 Pt~Ⅳ-APTES-PW_(11)的抗肿瘤活性第66-68页
        4.2.4 三种多酸抗肿瘤活性比较第68页
    4.3 有机铂取代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的细胞毒性第68-73页
        4.3.1 Pt~Ⅱ-APTES-PW_(11)的细胞毒性第70-71页
        4.3.2 Pt~Ⅱ-MPS-PW_(11)的细胞毒性第71页
        4.3.3 Pt~Ⅳ-APTES-PW_(11)的细胞毒性第71-72页
        4.3.4 三种多酸细胞毒性比较第72-73页
    4.4 有机铂取代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第73-86页
        4.4.1 Pt~Ⅱ-APTES-PW_(11)和Pt~Ⅱ-MPS-PW_(11)抗肿瘤作用机制第73-81页
        4.4.2 Pt~Ⅳ-APTES-PW_(11)抗肿瘤作用机制第81-86页
    4.5 本章小结第86-88页
第5章 Pt~Ⅳ-PW_(11)-DSPE-PEG_(2000)纳米粒子体内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第88-102页
    5.1 引言第88页
    5.2 Pt~Ⅳ-PW_(11)-DSPE-PEG_(2000)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第88-90页
    5.3 Pt~Ⅳ-PW_(11)-DSPE-PEG_(2000)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第90-92页
        5.3.1 Pt~Ⅳ-PW_(11)-DSPE-PEG_(2000)抗肿瘤活性分析第90-91页
        5.3.2 Pt~Ⅳ-PW_(11)-DSPE-PEG_(2000)的细胞毒性分析第91-92页
    5.4 Pt~Ⅳ-PW_(11)-DSPE-PEG_(2000)抗肿瘤作用机制第92-98页
        5.4.1 Pt~Ⅳ-PW_(11)-DSPE-PEG_(2000)在HT29细胞内定位及摄取第92-94页
        5.4.2 载药纳米胶束p H敏感性药物释放第94-95页
        5.4.3 Pt~Ⅳ-PW_(11)-DSPE-PEG_(2000)诱导HT29细胞凋亡第95-96页
        5.4.4 Pt~Ⅳ-PW_(11)-DSPE-PEG_(2000)诱导的HT29细胞DNA损伤第96-97页
        5.4.5 Pt~Ⅳ-PW_(11)-DSPE-PEG_(2000)在HT29细胞中的还原第97-98页
    5.5 Pt~Ⅳ-PW_(11)-DSPE-PEG_(2000)的体内抗肿瘤活性第98-100页
    5.6 Pt~Ⅳ-PW_(11)-DSPE-PEG_(2000)在动物体内的分布第100-101页
    5.7 本章小结第101-102页
第6章 具有主动靶向功能的多酸纳米粒子体内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第102-116页
    6.1 引言第102页
    6.2 有机铂取代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纳米粒子表征第102-104页
    6.3 神经菌毛素-1(Nrp-1)受体在前列腺癌PC-3 细胞膜上的高表达第104-105页
    6.4 Pt~Ⅳ-PW_(11)@CRGDK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第105-106页
    6.5 Pt~Ⅳ-PW_(11)@CRGDK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第106-111页
        6.5.1 Pt~Ⅳ-PW_(11)@CRGDK在细胞体内定位及摄取研究第106-108页
        6.5.2 Pt~Ⅳ-PW_(11)@CRGDK诱导细胞凋亡第108-109页
        6.5.3 Pt~Ⅳ-PW_(11)@CRGDK诱导的细胞DNA损伤第109-111页
    6.6 Pt~Ⅳ-PW_(11)@CRGDK的体内抗肿瘤活性第111-113页
    6.7 Pt~Ⅳ-PW_(11)@CRGDK纳米粒子在动物体内的分布第113-115页
    6.8 本章小结第115-116页
结论第116-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3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132-134页
致谢第134-135页
个人简历第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双边遥操作微创手术系统中FPAA混合控制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面向技术并购目标企业选择的技术协同机会分析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