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氧化物异质界面原子尺度结构及其电学性能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目录第11-15页
1 绪论第15-43页
    1.1 前言第15-16页
    1.2 氧化物材料第16-18页
    1.3 氧化物异质界面第18-24页
        1.3.1 超导界面与界面二维电子气第22-23页
        1.3.2 磁性界面第23-24页
    1.4 氧化物异质界面中二维电子气的起源第24-29页
        1.4.1 极化灾难理论第25-28页
        1.4.2 氧空位理论第28页
        1.4.3 界面阳离子相互扩散理论第28-29页
    1.5 本论文工作第29-31页
    参考文献第31-43页
2 实验方法、理论计算以及仪器设备第43-69页
    2.1 试验方法第43-55页
        2.1.1 薄膜沉积第43-44页
        2.1.2 电镜样品的制备第44-47页
        2.1.3 电子显微学第47-54页
        2.1.4 电子能量损失谱(EELS)第54-55页
    2.2 理论计算第55-61页
        2.2.1 密度泛函理论简介第55-57页
        2.2.2 常用理论模型第57-58页
        2.2.3 交换相关能量泛函第58-60页
        2.2.4 赝势法第60-61页
    2.3 仪器设备第61-64页
        2.3.1 实验仪器第61-63页
        2.3.2 计算软件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9页
3 SrVO_3/SrTiO_3异质界面微结构及其电学性能研究第69-93页
    3.1 前言第69-70页
    3.2 SrVO_3/SrTiO_3异质界面的微结构研究第70-79页
        3.2.1 实验部分第70-71页
        3.2.2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第71-79页
        3.2.3 小结第79页
    3.3 SrVO_3/SrTiO_3异质界面电学性能研究第79-88页
        3.3.1 模型的建立第79-81页
        3.3.2 计算结果、分析与讨论第81-87页
        3.3.3 小结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93页
4 BiFeO_3/SrTiO_3异质界面微结构及其电学性能研究第93-117页
    4.1 前言第93-94页
    4.2 BiFeO_3/SrTiO_3异质界面的微结构研究第94-105页
        4.2.1 实验部分第94-95页
        4.2.2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第95-105页
        4.2.3 小结第105页
    4.3 BiFeO_3/SrTiO_3异质界面电学性能研究第105-113页
        4.3.1 模型的建立第105-106页
        4.3.2 计算结果、分析与讨论第106-111页
        4.3.3 界面导电性的测量第111-112页
        4.3.4 小结第112-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17页
5 LaCrO_3/SrTiO_3异质界面微结构及其电学性能研究第117-137页
    5.1 前言第117-118页
    5.2 LaCrO_3/SrTiO_3异质界面的微结构研究第118-126页
        5.2.1 实验部分第118-119页
        5.2.2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第119-125页
        5.2.3 小结第125-126页
    5.3 LaCrO_3/SrTiO_3异质界面电学性能研究第126-134页
        5.3.1 模型的建立第126-127页
        5.3.2 计算结果、分析与讨论第127-132页
        5.3.3 小结第132-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37页
6 MgO/SrTiO_3异质界面微结构及其电学性能研究第137-165页
    6.1 前言第137-138页
    6.2 MgO/SrTiO_3异质界面的微结构研究第138-153页
        6.2.1 实验部分第138-139页
        6.2.2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第139-152页
        6.2.3 小结第152-153页
    6.3 MgO/SrTiO_3异质界面电学性能研究第153-162页
        6.3.1 模型的建立第153-156页
        6.3.2 计算结果、分析与讨论第156-160页
        6.3.3 小结第160-162页
    参考文献第162-165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65-167页
    7.1 结论第165-166页
    7.2 展望第166-167页
附录第167-16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67-168页
    博士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第168-169页
致谢第169页

论文共1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Hadoop的电力视频大数据分布式检索系统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基于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的电力系统经济调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