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6页 |
1.1 酸度敏感性聚合物研究进展 | 第11-17页 |
1.1.1 包含弱酸和弱碱基团的酸度敏感型聚合物 | 第12-14页 |
1.1.2 含有顺乌头酰胺键的酸度敏感型聚合物 | 第14页 |
1.1.3 含有亚胺键的酸度敏感型聚合物 | 第14-15页 |
1.1.4 含有腙键的酸度敏感型聚合物 | 第15-16页 |
1.1.5 含有缩醛键的酸度敏感型聚合物 | 第16-17页 |
1.1.6 其它酸度敏感型聚合物 | 第17页 |
1.2 酸度敏感型聚合物作为药物控制载体的研究进展 | 第17-22页 |
1.2.1 酸度敏感型药物控释体系的特点 | 第17-18页 |
1.2.2 酸度敏感型脂质体 | 第18-19页 |
1.2.3 酸度敏感型微球 | 第19页 |
1.2.4 酸度敏感型水凝胶 | 第19-20页 |
1.2.5 酸度敏感型胶束 | 第20-21页 |
1.2.6 其它酸度敏感型药物控释体系 | 第21-22页 |
1.3 酸度敏感型聚合物电纺纤维的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1.3.1 静电纺丝纤维的优点 | 第22页 |
1.3.2 静电纺丝纤维在药物控释中的应用 | 第22页 |
1.3.3 酸度敏感型聚合物电纺纤维的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3-26页 |
1.4.1 课题的来源 | 第23页 |
1.4.2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3-24页 |
1.4.3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1.4.4 本课题的主要创新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酸度敏感性聚乙二醇的制备及表征 | 第26-39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26-29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6页 |
2.1.2 α-酮戊二酸二甲酯的制备 | 第26-27页 |
2.1.3 Z-2-甲基-3-甲氧羰基-2-己二酸-1-乙酯-6-甲酯的制备 | 第27页 |
2.1.4 2-丙酸基-3-甲基丁烯二酸酐的制备 | 第27页 |
2.1.5 双顺式乌头酰胺基聚乙二醇的制备 | 第27-28页 |
2.1.6 含顺乌头酰胺基三嵌段聚乙二醇的制备 | 第28页 |
2.1.7 双2-丙酸基-3-甲基丁烯酰胺基聚乙二醇的制备 | 第28页 |
2.1.8 含2-丙酸基-3-甲基丁烯酰胺基三嵌段聚乙二醇的制备 | 第28-29页 |
2.1.9 改性聚乙二醇的分子量及敏感性测定 | 第29页 |
2.1.10 数据的统计处理 | 第29页 |
2.2 结果讨论与分析 | 第29-37页 |
2.2.1 化合物合成路线 | 第29-30页 |
2.2.2 α-酮戊二酸二甲酯 | 第30-31页 |
2.2.3 Z-2-甲基-3-甲氧羰基-2-己二酸-1-乙酯-6-甲酯 | 第31页 |
2.2.4 2-丙酸基-3-甲基丁烯二酸酐 | 第31-32页 |
2.2.5 双顺式乌头酰胺基聚乙二醇 | 第32-33页 |
2.2.6 顺乌头酰胺三嵌段聚乙二醇 | 第33-34页 |
2.2.7 双2-丙酸基-3-甲基丁烯酰胺基聚乙二醇 | 第34页 |
2.2.8 2-丙酸基-3-甲基丁烯酰胺三嵌段聚乙二醇 | 第34-36页 |
2.2.9 改性聚乙二醇敏感性 | 第36-3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三章 酸度敏感性静电纺丝纤维的制备及表征 | 第39-49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39-41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39页 |
3.1.2 酸度敏感性聚合物的合成 | 第39-40页 |
3.1.3 酸度敏感性聚合物的表征 | 第40页 |
3.1.4 静电纺丝聚合物纤维膜的制备 | 第40页 |
3.1.5 静电纺丝聚合物纤维膜的表征 | 第40页 |
3.1.6 酸度敏感聚合物纤维的体外降解实验 | 第40页 |
3.1.7 酸度敏感聚合物纤维降解的表征 | 第40-41页 |
3.1.8 数据的统计处理 | 第41页 |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1-48页 |
3.2.1 CDM/PELA的合成路线图 | 第41页 |
3.2.2 CDM/PELA的~1HNMR表征 | 第41-43页 |
3.2.3 CDM/PELA的GPC表征 | 第43-44页 |
3.2.4 CDM/PELA降解产物的~1HNMR表征 | 第44-45页 |
3.2.5 聚合物纤维膜降解产物重量变化 | 第45页 |
3.2.6 聚合物纤维膜降解产物分子量变化 | 第45-46页 |
3.2.7 聚合物纤维膜降解产物分子量分布变化 | 第46-47页 |
3.2.8 聚合物纤维膜降解前后形貌变化 | 第47-4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全文结论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