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2页 |
Abstract | 第12-19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20-42页 |
1.1 我国烤烟种植情况 | 第20-21页 |
1.2 我国烤烟香型与品质 | 第21-29页 |
1.2.1 烤烟香型总体特征 | 第21-24页 |
1.2.2 烤烟香型与化学成分相关性研究 | 第24-29页 |
1.3 生态因子对烤烟香型和烟叶品质特征的影响 | 第29-35页 |
1.3.1 气候因子对烤烟香型和烟叶品质的影响 | 第29-31页 |
1.3.2 土壤因子对烤烟香型及烟叶品质的影响 | 第31-35页 |
1.3.3 地形因子对烤烟香型及烟叶品质的影响 | 第35页 |
1.4 生态因子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35-41页 |
1.4.1 地统计学与GIS | 第35-39页 |
1.4.2 支持向量机 | 第39-40页 |
1.4.3 分类回归树 | 第40-41页 |
1.5 小结 | 第41-42页 |
第2章 绪论 | 第42-46页 |
2.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42-43页 |
2.2 研究内容 | 第43-44页 |
2.3 技术路线 | 第44-46页 |
第3章 气候因子区域估计和空间特征及其对烤烟香型的影响 | 第46-94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47-58页 |
3.1.1 重庆植烟区空间分布获取方法 | 第47-48页 |
3.1.2 气候数据来源与区域估计方法 | 第48-51页 |
3.1.3 烤烟香型及品质数据来源 | 第51-54页 |
3.1.4 数据处理方法 | 第54-58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58-92页 |
3.2.1 重庆植烟区空间分布特征 | 第58-64页 |
3.2.2 地形获取与气候因子区域估计 | 第64-78页 |
3.2.3 重庆植烟区气候特征 | 第78-81页 |
3.2.4 气候因子与烤烟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 第81-85页 |
3.2.5 烤烟香型及化学成分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 第85-89页 |
3.2.6 烤烟香型及其化学成分的区域特征 | 第89-90页 |
3.2.7 重庆植烟区与三种香型典型区域气候因子差异比较 | 第90-92页 |
3.3 小结 | 第92-94页 |
第4章 重庆植烟区地质地貌与土壤特征及其对烤烟经济性状的影响 | 第94-132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94-96页 |
4.1.1 土壤样品采集与测定 | 第94-95页 |
4.1.2 地质、地形、土壤类型提取方法 | 第95-96页 |
4.1.3 统计分析 | 第96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96-131页 |
4.2.1 地质背景 | 第96-106页 |
4.2.2 地形地貌特征 | 第106-113页 |
4.2.3 植烟土壤养分特征及其与土壤类型、地形的关系 | 第113-124页 |
4.2.4 重庆烤烟经济性状与地质和海拔因子的关系 | 第124-131页 |
4.3 小结 | 第131-132页 |
第5章 重庆植烟区生态因子对烤烟产质量的相对重要性 | 第132-150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132-137页 |
5.1.1 烟叶样品采集与测定 | 第132-136页 |
5.1.2 烟叶品质分级方法(K-均值聚类法) | 第136页 |
5.1.3 生态因子相对重要性排序方法(CART算法) | 第136-137页 |
5.1.4 统计分析与制图 | 第137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137-148页 |
5.2.1 烤烟品质评价与生态因子相对重要性分析 | 第137-143页 |
5.2.2 生态因子对烤烟产量的相对重要性分析 | 第143-146页 |
5.2.3 生态因子对上中等烟比例的相对重要性分析 | 第146-148页 |
5.3 小结 | 第148-150页 |
第6章 讨论与结论 | 第150-160页 |
6.1 讨论 | 第150-155页 |
6.1.1 复杂地形条件下气候因子的空间估算 | 第150-151页 |
6.1.2 烤烟香型与生态因子 | 第151-153页 |
6.1.3 主要生态因子与烤烟产量、上中等烟比例及品质 | 第153-155页 |
6.2 结论 | 第155-157页 |
6.3 创新点 | 第157-158页 |
6.4 展望 | 第158-160页 |
参考文献 | 第160-172页 |
致谢 | 第172-174页 |
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 | 第1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