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奴隶社会(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5年)论文--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5年)论文

春秋邦交用《诗》研究--以《左传》、《国语》为主要对象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绪论第10-22页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第10-12页
    二、研究现状第12-18页
    三、研究思路和相关问题说明第18-22页
第一章 春秋邦交用《诗》的外在表现形式第22-50页
    第一节 用《诗》的渊源第22-28页
        一、《诗》之起源及其权威确立第22-24页
        二、《诗》与礼乐之天然联系第24-28页
    第二节 用《诗》的方式与类别第28-32页
        一、引《诗》第28-29页
        二、歌《诗》第29-30页
        三、诵《诗》第30-31页
        四、赋《诗》第31-32页
    第三节 用《诗》的场次与比较第32-50页
        一、《左传》所见邦交用《诗》统计第32-46页
        二、《国语》所见邦交用《诗》统计第46-48页
        三、《左传》、《国语》用诗之比较第48-50页
第二章 春秋邦交用《诗》的内在机制与功用第50-72页
    第一节 内容及用诗者的国别第50-55页
    第二节 场合及表达原则第55-65页
        一、赋《诗》的场合第56-59页
        二、引《诗》的场合第59-62页
        三、邦交用《诗》的表达原则第62-65页
    第三节 主要功用第65-72页
        一、礼乐邦交的隐晦之词第65-69页
        二、政治争霸的谋略手段第69-70页
        三、文化认同的判断根据第70-72页
第三章 春秋邦交用《诗》的过程及兴衰原因第72-87页
    第一节 用《诗》的时间变化及兴衰过程第72-78页
        一、酝酿期和滥觞期第73-74页
        二、发展期第74-76页
        三、鼎盛期第76-77页
        四、消亡期第77-78页
    第二节 兴盛之原因第78-83页
        一、内在原因第78-80页
        二、外在原因第80-81页
        三、历史原因第81-83页
    第三节 衰落之原因第83-87页
        一、主要原因第84页
        二、外在原因第84-85页
        三、历史原因第85-87页
结语第87-89页
参考文献第89-96页
致谢第96-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刚地弓形虫RH株ROP10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分析
下一篇:老年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与钙磷代谢异常及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