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植物虫害及其防治论文

蜡蚧科昆虫分子鉴定及其与扁角跳小蜂的协同系统发生关系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0-24页
    1.1. 蜡蚧科蚧虫概述第10-12页
        1.1.1. 分类地位及经济意义第10-11页
        1.1.2. 生物学特性第11页
        1.1.3. 形态鉴定难点第11-12页
    1.2. DNA条形码技术的在分类中的应用第12-14页
        1.2.1. DNA条形码技术的工作流程第12-13页
        1.2.2. DNA条形码与分类第13-14页
        1.2.3. 蚧虫DNA条形码技术的研究第14页
    1.3. 协同系统发生关系研究概述第14-24页
        1.3.1. 寄主与寄生物的关系第15页
        1.3.2. 协同系统发生关系研究的进展第15-17页
        1.3.3. 协同系统发生事件第17页
        1.3.4. 协同系统发生关系研究的方法第17-21页
        1.3.5. 寄主和寄生物进化速率的分析第21-22页
        1.3.6. 蚧虫与其寄生蜂的协同系统发生关系研究第22页
        1.4. 目的和意义第22-24页
2. 中国部分蚧科昆虫的DNA条形码研究第24-45页
    2.1. 蜡蚧属的DNA条形码研究第24-29页
        2.1.1. 引言第24-25页
        2.1.2. 材料和方法第25-28页
        2.1.3. 结果第28页
        2.1.4. 讨论第28-29页
    2.2. 蜡蚧科的DNA条形码应用第29-38页
        2.2.1. 引言第29页
        2.2.2. 材料和方法第29-32页
        2.2.3. 结果第32-37页
        2.2.4. 讨论第37-38页
    2.3. 瘤坚大球蚧的分子鉴定第38-45页
        2.3.1. 引言第38-40页
        2.3.2. 材料和方法第40-42页
        2.3.3. 结果第42-44页
        2.3.4. 讨论第44-45页
3. 巢式PCR技术快速鉴定入侵害虫无花果蜡蚧第45-51页
    3.1. 引言第45-46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46-47页
        3.2.1. 样本采集第46页
        3.2.2. DNA提取和PCR扩增第46页
        3.2.3. 特异性引物的专化性检测第46-47页
        3.2.4. 特异性引物的敏感性检测第47页
    3.3. 结果第47-49页
        3.3.1. DNA浓度第47页
        3.3.2. 巢式PCR引物的特异性第47页
        3.3.3. 无花果蜡蚧特异性引物敏感性第47-49页
    3.4. 讨论第49-51页
4. 扁角跳小蜂与其蚧虫寄主的协同系统发生关系研究第51-63页
    4.1. 引言第51-52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52-57页
        4.2.1. 采样方法第52-53页
        4.2.2. DNA的提取,扩增以及测序第53页
        4.2.3.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第53-54页
        4.2.4. 协同系统发生关系分析第54-57页
    4.3. 结果第57-60页
        4.3.1. 系统发育分析第57页
        4.3.2. 基于拓扑结构的分析方法:Treemap 3.0β和Jane 4第57-60页
        4.3.3. 基于距离的分析法:ParaFit第60页
    4.4. 讨论第60-62页
    4.5. 总结第62-63页
5. 结论与展望第63-66页
    5.1. 结论第63页
    5.2. 创新点第63-64页
    5.3. 展望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81页
附录第81-120页
个人简介第120-121页
导师简介第121-122页
获得成果目录第122-123页
致谢第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文百八课》与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职业形象比较研究
下一篇:高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选编分析--以苏教版和沪教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