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储能电动汽车能量高效利用策略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1.3 本文拟解决关键问题 | 第11-12页 |
1.4 混合储能系统能量管理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4.1 功率分配控制策略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4.2 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策略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5 本文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第2章 混合储能系统关键部件特性分析 | 第16-27页 |
2.1 锂离子动力电池 | 第16-20页 |
2.1.1 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 | 第17页 |
2.1.2 锂离子电池充放电特性 | 第17-19页 |
2.1.3 锂离子电池内阻特性和容量特性 | 第19-20页 |
2.2 超级电容特性分析 | 第20-23页 |
2.2.1 超级电容工作原理和特点 | 第20-21页 |
2.2.2 超级电容充放电特性 | 第21-22页 |
2.2.3 超级电容内阻特性 | 第22-23页 |
2.3 混合储能系统拓扑结构 | 第23-25页 |
2.4 混合储能模型约束条件 | 第25-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混合储能电动汽车功率分配策略 | 第27-38页 |
3.1 混合储能控制系统功率模型构建 | 第27-29页 |
3.1.1 混合储能系统工作原理 | 第27页 |
3.1.2 混合储能功率模型 | 第27-29页 |
3.2 模糊控制策略简介 | 第29-31页 |
3.2.1 模糊控制原理 | 第29-30页 |
3.2.2 模糊控制的基本结构 | 第30-31页 |
3.3 混合储能电动汽车功率分配策略 | 第31-34页 |
3.3.1 模糊控制策略设计 | 第31-32页 |
3.3.2 隶属度函数的选择 | 第32-33页 |
3.3.3 模糊规则的制定和模糊推理 | 第33-34页 |
3.4 实验与策略验证 | 第34-3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4章 混合储能电动汽车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策略 | 第38-55页 |
4.1 电动汽车再生制动系统结构 | 第38-40页 |
4.2 再生制动的影响因素 | 第40-41页 |
4.3 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相关模型 | 第41-43页 |
4.3.1 电动汽车力学等效模型 | 第41-42页 |
4.3.2 轮胎模型 | 第42-43页 |
4.4 机械制动与再生制动的分配关系 | 第43-44页 |
4.5 NMPC控制策略 | 第44-47页 |
4.5.1 NMPC预测模型 | 第45-46页 |
4.5.2 NMPC滚动优化 | 第46页 |
4.5.3 NMPC反馈校正 | 第46-47页 |
4.5.4 约束条件 | 第47页 |
4.6 粒子群优化策略 | 第47-49页 |
4.6.1 粒子群算法工作原理 | 第47-48页 |
4.6.2 目标函数 | 第48-49页 |
4.7 改进后的NMPC策略及实现步骤 | 第49-50页 |
4.7.1 粒子群算法在NMPC策略中的优化 | 第49-50页 |
4.7.2 实现步骤 | 第50页 |
4.8 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50-55页 |
4.8.1 实验仿真平台的搭建 | 第50-52页 |
4.8.2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52-55页 |
第5章 全文总结与工作展望 | 第55-57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55-56页 |
5.2 工作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附录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