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1.1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2 氡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 1.3 铅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创新 | 第13-16页 |
| 第2章 基于子体铅诱导的PS2.M构象改变的氡非标记光度比色传感检测新方法 | 第16-28页 |
| 2.1 引言 | 第16-17页 |
| 2.2 实验部分 | 第17-19页 |
| 2.2.1 试剂与仪器 | 第17-18页 |
| 2.2.2 氡衰变成子体铅的采集方法 | 第18-19页 |
| 2.2.3 Pb~(2+)标准系列的紫外检测方法 | 第19页 |
| 2.2.4 氡辐射样品的检测方法 | 第19页 |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19-25页 |
| 2.3.1 实验原理 | 第19-21页 |
| 2.3.2 实验条件优化 | 第21-24页 |
| 2.3.3 标准曲线、检出限和精密度 | 第24-25页 |
| 2.4 氡累积浓度测量和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5-26页 |
| 2.5 小结 | 第26-28页 |
| 第3章 硫磺素T诱导G-四聚体核酸适体的氡累积辐射剂量荧光检测新方法 | 第28-38页 |
| 3.1 引言 | 第28-29页 |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29-30页 |
| 3.2.1 试剂与仪器 | 第29页 |
| 3.2.2 氡衰变子体铅的采集方法 | 第29-30页 |
| 3.2.3 Pb~(2+)离子标准系列的荧光检测方法 | 第30页 |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0-36页 |
| 3.3.1 实验原理 | 第30-31页 |
| 3.3.2 圆二色光谱验证实验 | 第31-32页 |
| 3.3.3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32-35页 |
| 3.3.4 标准曲线,检出限与精密度 | 第35-36页 |
| 3.4 氡累积浓度测量和数学定量模型 | 第36-37页 |
| 3.5 小结 | 第37-38页 |
| 第4章 结论 | 第38-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9页 |
| 综述 | 第4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 主要缩写符号与对照 | 第61-62页 |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62-63页 |
| 资助本论文的项目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