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意义与背景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及论文的框架 | 第12-1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3.2 论文的框架 | 第12-13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5 本论文的创新点之处 | 第13-15页 |
第二章 产业集群相关理论综述 | 第15-24页 |
2.1 产业集群的概念 | 第15-16页 |
2.1.1 国内外学者对产业集群的理解 | 第15页 |
2.1.2 本文对产业集群的认识 | 第15-16页 |
2.2 产业集群的一般形成机制 | 第16-18页 |
2.2.1 产业集群的形成的原因 | 第16页 |
2.2.2 产业集群的形成的动力 | 第16-17页 |
2.2.3 产业集群的形成方式 | 第17-18页 |
2.3 产业集群的成长与演进 | 第18-21页 |
2.3.1 产业集群演化阶段的界定 | 第18-20页 |
2.3.2 产业集群各演化阶段的特征 | 第20-21页 |
2.4 产业集群的生态学理论 | 第21-23页 |
2.4.1 种群生态学介绍 | 第21-22页 |
2.4.2 产业集群与生态种群 | 第22页 |
2.4.3 经典生态学模型——Logistic模型 | 第22-23页 |
2.5 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产业集群演化过程中政府作用的分析 | 第24-27页 |
3.1 政府角色分析 | 第24页 |
3.2 政府在产业集群各演化阶段的作用 | 第24-27页 |
3.2.1 萌芽阶段的政府政策 | 第25页 |
3.2.2 成长阶段的政府政策 | 第25-26页 |
3.2.3 成熟阶段的政府政策 | 第26页 |
3.2.4 衰退阶段的政府政策 | 第26-27页 |
第四章 政府对集群的投入绩效评价 | 第27-35页 |
4.1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 第27页 |
4.2 政府对产业集群的投入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7-28页 |
4.3 政府投入绩效评价的主要方法 | 第28-30页 |
4.3.1 德尔菲法 | 第29页 |
4.3.2 数据包络分析法 | 第29-30页 |
4.3.3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 第30页 |
4.3.4 几种评价方法的比较 | 第30页 |
4.4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的政府投入绩效评价 | 第30-33页 |
4.4.1 灰色关联度理论 | 第30-32页 |
4.4.2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政府投入绩效中的应用 | 第32-33页 |
4.5 政府对R&D投入的政策建议 | 第33页 |
4.6 总结 | 第33-35页 |
第五章 产业集群的系统动力学研究 | 第35-45页 |
5.1 系统动力学的理论介绍 | 第35-38页 |
5.1.1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 第35-36页 |
5.1.2 系统动力学的特点 | 第36页 |
5.1.3 系统动力学的建模过程 | 第36-38页 |
5.2 系统动力学应用于产业集群的优势 | 第38-39页 |
5.3 政府协助下产业集群的系统动力学建模 | 第39-44页 |
5.3.1 确定系统目标 | 第39页 |
5.3.2 基本假设 | 第39页 |
5.3.3 产业集群的子系统介绍 | 第39-42页 |
5.3.4 形成集群效应的因果关系图 | 第42页 |
5.3.5 产业集群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 第42-44页 |
5.4 小结 | 第44-45页 |
第六章 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实证分析 | 第45-58页 |
6.1 研究对象的选择及现状 | 第45-46页 |
6.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45页 |
6.1.2 江苏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 | 第45-46页 |
6.2 基于种群增长Logistic模型的协聚集模型研究 | 第46-50页 |
6.2.1 经典的Logistic在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中的应用 | 第46-48页 |
6.2.2 协聚集模型 | 第48-50页 |
6.3 产业集群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应用 | 第50-56页 |
6.3.1 确定各个变量的初始值及输入方程 | 第50-52页 |
6.3.2 模型的有效性检验 | 第52-53页 |
6.3.3 模型的应用 | 第53-54页 |
6.3.4 实证分析 | 第54-56页 |
6.4 政策建议 | 第56-57页 |
6.5 总结 | 第57-58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58-60页 |
7.1 总结 | 第58页 |
7.2 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作者简介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