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四川宝兴县夹拉村人居环境保护与营造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0-12页
        1.1.1 选题依据第10-11页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2-14页
        1.2.1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2.2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第14-15页
    1.4 课题来源第15-16页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回顾和总结第16-23页
    2.1 历史文化村镇研究第16-18页
        2.1.1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7页
        2.1.2 国内研究现状第17-18页
    2.2 人居环境研究第18-20页
        2.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8-19页
        2.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9-20页
    2.3 新农村建设研究第20-21页
        2.3.1 国外研究现状第20-21页
        2.3.2 国内研究现状第21页
    2.4 本章小结第21-23页
第3章 四川省宝兴县夹拉村人居环境现状分析第23-41页
    3.1 夹拉村现状概况第23-28页
        3.1.1 地理位置第23页
        3.1.2 建制与历史沿革第23-24页
        3.1.3 自然条件第24页
        3.1.4 社会经济第24-25页
        3.1.5 用地现状第25页
        3.1.6 建筑现状第25-27页
        3.1.7 公共服务设施现状第27页
        3.1.8 交通现状第27-28页
        3.1.9 基础设施现状第28页
    3.2 夹拉村的物质构成要素现状分析第28-37页
        3.2.1 自然景观环境第28-30页
        3.2.2 村落传统格局第30-31页
        3.2.3 整体风貌特征第31-33页
        3.2.4 保护建筑特征第33-35页
        3.2.5 历史环境要素特征第35-37页
    3.3 夹拉村的非物质构成要素现状分析第37-39页
        3.3.1 节庆习俗第37页
        3.3.2 民间曲艺第37-38页
        3.3.3 传统生活第38-39页
        3.3.4 思想文化第39页
    3.4 价值评估第39-41页
        3.4.1 不利因素评估第39-40页
        3.4.2 有利因素评估第40-41页
第4章 四川省宝兴县夹拉村人居环境保护第41-51页
    4.1 总体保护思想第41页
    4.2 总体保护策略第41-42页
    4.3 保护层次与对象第42-43页
        4.3.1 保护层次第42页
        4.3.2 保护对象第42页
        4.3.3 保护重点第42-43页
    4.4 保护的划定与措施第43-50页
        4.4.1 划定区域第43-44页
        4.4.2 保护措施第44-50页
    4.5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5章 四川省宝兴县夹拉村人居环境营造第51-80页
    5.1 形制演变与营造定位第51-55页
        5.1.1 形制构思第51-52页
        5.1.2 空间发展策略第52-54页
        5.1.3 营造理念第54-55页
        5.1.4 战略定位第55页
    5.2 村落人居环境营造特点第55-58页
        5.2.1 人类索取与自然环境容量和谐(自然)第55-56页
        5.2.2 注重人文关怀、回归人本主义(人)第56页
        5.2.3 经济功能与人居空间保护并重(社会)第56-57页
        5.2.4 交往空间宜人、建筑风貌协调(居住)第57-58页
        5.2.5 家园归属感浓厚、服务设施完备(支撑)第58页
    5.3 村落人居环境营造模式第58-78页
        5.3.1 山水田园的闲情意境(自然)第58-65页
        5.3.2 人本主义的回归理念(人)第65-67页
        5.3.3 安居乐业的甜美景象(社会)第67-72页
        5.3.4 和谐地诗意栖居(居住)第72-75页
        5.3.5 适度超前的设施配套(支撑)第75-78页
    5.4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结论与展望第80-82页
    1 研究结论第80页
    2 工作展望与设想第80-82页
致谢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以用户为中心的老年人功能包设计研究
下一篇:传统“锔瓷”工艺特点及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