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聚丙烯纤维的概况 | 第12-16页 |
1.1.1 聚丙烯纤维的特点 | 第12-13页 |
1.1.2 聚丙烯纤维染色 | 第13-16页 |
1.1.2.1 分散染料可染聚丙烯纤维 | 第13-14页 |
1.1.2.2 酸性染料可染聚丙烯纤维 | 第14-15页 |
1.1.2.3 阳离子染料可染聚丙烯纤维 | 第15-16页 |
1.2 聚苯乙烯磺酸钠的概况 | 第16-19页 |
1.2.1 聚苯乙烯磺酸钠的特点 | 第17页 |
1.2.2 聚苯乙烯磺酸钠的合成方法 | 第17-19页 |
1.2.2.1 聚苯乙烯的磺化 | 第17-18页 |
1.2.2.2 苯乙烯磺酸盐的自由基聚合 | 第18-19页 |
1.3 乳液聚合 | 第19-22页 |
1.3.1 乳液聚合的机理 | 第19-20页 |
1.3.1.1 分散阶段 | 第19-20页 |
1.3.1.2 乳胶粒生成阶段(阶段Ⅰ) | 第20页 |
1.3.1.3 乳胶粒生长阶段(阶段Ⅱ) | 第20页 |
1.3.1.4 聚合反应完成阶段(阶段Ⅲ) | 第20页 |
1.3.2 乳液聚合的基本组成 | 第20-22页 |
1.3.2.1 单体 | 第20-21页 |
1.3.2.2 分散介质 | 第21页 |
1.3.2.3 引发剂 | 第21-22页 |
1.3.2.4 乳化剂 | 第22页 |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2-24页 |
第二章P(St-co-Na SS)的制备、结构与性能研究 | 第24-35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4-27页 |
2.2.1 实验原料 | 第24-25页 |
2.2.2 聚合方法 | 第25页 |
2.2.2.1 乳液聚合制备P(St-co-Na SS) | 第25页 |
2.2.3 测试 | 第25-26页 |
2.2.3.1 转化率 | 第25-26页 |
2.2.3.2 磺化度 | 第26页 |
2.2.4 结构与性能表征 | 第26-27页 |
2.2.4.1 FT-IR | 第26页 |
2.2.4.2 ~1H-NMR | 第26页 |
2.2.4.3 DSC | 第26页 |
2.2.4.4 TG | 第26-27页 |
2.2.4.5 流变性能 | 第27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7-33页 |
2.3.1 共聚物的表征 | 第27-28页 |
2.3.1.1 红外光谱 | 第27页 |
2.3.1.2 核磁共振氢谱 | 第27-28页 |
2.3.2 主要反应条件对共聚物的影响 | 第28-31页 |
2.3.2.1 反应时间 | 第28-29页 |
2.3.2.2 Na SS用量 | 第29-30页 |
2.3.2.3 引发剂用量 | 第30-31页 |
2.3.2.4 反应温度 | 第31页 |
2.3.3 共聚物P(St-co-Na SS)的热性能 | 第31-32页 |
2.3.4 共聚物P(St-co-Na SS)的流变性能 | 第32-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PP/P(St-co-Na SS)共混体系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35-55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5-40页 |
3.2.1 实验原料 | 第35-36页 |
3.2.2 仪器设备 | 第36页 |
3.2.3 实验方法 | 第36-38页 |
3.2.3.1 共混体系的制备 | 第36页 |
3.2.3.2 薄膜的制备 | 第36页 |
3.2.3.3 薄膜染色方法 | 第36-38页 |
3.2.3.4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8页 |
3.2.4 测试表征 | 第38-40页 |
3.2.4.1 结晶形态 | 第38-39页 |
3.2.4.2 DSC | 第39页 |
3.2.4.3 流变性能 | 第39页 |
3.2.4.4 染色深度 | 第39页 |
3.2.4.5 上染率 | 第39-4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0-54页 |
3.3.1 PP、PP/PS及PP/P(St-co-Na SS)共混体系的结晶形态 | 第40-42页 |
3.3.2 PP、PP/PS及PP/P(St-co-Na SS)共混体系的热性能 | 第42-44页 |
3.3.3 PP、PP/PS及PP/P(St-co-Na SS)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 | 第44-46页 |
3.3.3.1 剪切速率对共混体系流动性能的影响 | 第44-45页 |
3.3.3.2 温度对共混体系流动性能的影响 | 第45-46页 |
3.3.4 PP、PP/PS及PP/P(St-co-Na SS)共混体系的染色深度 | 第46-49页 |
3.3.4.1 阳离子染料对共混体系的染色深度 | 第46-48页 |
3.3.4.2 分散染料对共混体系的染色深度 | 第48-49页 |
3.3.5 PP、PP/PS及PP/P(St-co-Na SS)共混体系的上染率 | 第49-54页 |
3.3.5.1 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 | 第49-51页 |
3.3.5.2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51-52页 |
3.3.5.3 阳离子染料对共混体系的上染率 | 第52-53页 |
3.3.5.4 分散染料对共混体系的上染率 | 第53-5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