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8页 |
1.2.1 保障房供应机制相关研究 | 第13-16页 |
1.2.2 IAD框架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1.2.3 相关研究评析 | 第17-18页 |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意义 | 第18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8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8页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2章 保障房多中心协同供应概念界定及外生变量分析 | 第21-33页 |
2.1 保障房多中心协同供应 | 第21-25页 |
2.1.1 保障房的多个供应中心及其协同供应的概念界定 | 第21-23页 |
2.1.2 保障房多中心协同供应的内涵剖析 | 第23-25页 |
2.2 IAD框架 | 第25-27页 |
2.2.1 IAD框架概念基础 | 第25-26页 |
2.2.2 IAD框架的应用 | 第26-27页 |
2.2.3 保障房多中心协同供应的IAD框架 | 第27页 |
2.3 保障房多中心协同供应的外生变量 | 第27-31页 |
2.3.1 保障房自然属性 | 第27-29页 |
2.3.2 保障房社区特点 | 第29-30页 |
2.3.3 保障房应用规则 | 第30-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3章 基于IAD框架的保障房多中心协同供应机制的设计 | 第33-53页 |
3.1 保障房多中心协同供应的角色分析 | 第33-44页 |
3.1.1 行动者分析 | 第33-43页 |
3.1.2 角色定位 | 第43-44页 |
3.2 基于IAD框架的保障房多中心协同供应的行动情境分析 | 第44-48页 |
3.2.1 行动情境要素 | 第44-45页 |
3.2.2 行动情境设计 | 第45-48页 |
3.3 基于IAD框架的保障房多中心协同供应的规则分析 | 第48-50页 |
3.3.1 规则制定 | 第48-50页 |
3.3.2 规则组合 | 第50页 |
3.4 保障房多中心协同供应机制的关键因素分析 | 第50-52页 |
3.4.1 运作模式 | 第51页 |
3.4.2 关键因素 | 第51-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保障房多中心协同供应机制的绩效评价模型 | 第53-79页 |
4.1 绩效评价的内容与原则 | 第53-54页 |
4.1.1 绩效评价的内容 | 第53页 |
4.1.2 绩效评价的原则 | 第53-54页 |
4.2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第54-61页 |
4.2.1 评价指标的确定 | 第54-60页 |
4.2.2 评价指标方法的确定 | 第60-61页 |
4.3 绩效评价模型 | 第61-72页 |
4.3.1 评价模型构建 | 第61-63页 |
4.3.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63-67页 |
4.3.3 评价指标分析 | 第67-72页 |
4.4 评价指标评分标准及评价结果分析 | 第72-77页 |
4.4.1 评价指标评分标准分析 | 第72-76页 |
4.4.2 综合评价标准的确定 | 第76-7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5章 实证研究——以南京市四大保障房片区为例 | 第79-97页 |
5.1 南京市保障房发展概况 | 第79-85页 |
5.1.1 南京市保障房供应现状 | 第79-83页 |
5.1.2 南京市四大保障房片区项目概况 | 第83-85页 |
5.2 南京市四大保障房片区多中心协同供应机制 | 第85-89页 |
5.2.1 政府在南京市保障房多中心协同供应中的行为分析 | 第85-86页 |
5.2.2 营利组织在南京市保障房多中心协同供应中的行为分析 | 第86-87页 |
5.2.3 南京市保障房多中心协同供应行动情境 | 第87-89页 |
5.3 南京市保障房多中心协同供应的绩效评价 | 第89-95页 |
5.3.1 评价指标分析及得分 | 第89-92页 |
5.3.2 项目综合得分 | 第92页 |
5.3.3 结果分析及对策建议 | 第92-9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7-99页 |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97-98页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98-99页 |
致谢 | 第99-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7页 |
附录 | 第107-115页 |
附录1 保障房项目多中心协同供应评价指标体系调查问卷 | 第107-108页 |
附录2 保障房项目多中心协同供应评价指标相对重要性调查问卷 | 第108-111页 |
附录3 保障房项目多中心协同供应问卷调查 | 第111-113页 |
附录4 保障房多中心协同供应深度访谈—以南京市四大保障房片区为例 | 第113-115页 |
作者简介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