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27页 |
1.1 引言 | 第15页 |
1.2 氢氧化镍研究进展 | 第15-20页 |
1.2.1 氢氧化镍材料基本性质 | 第15-16页 |
1.2.2 以氢氧化镍为正极材料的电池的发展历程 | 第16-20页 |
1.3 球形氢氧化镍制备方法 | 第20-23页 |
1.3.1 络合沉淀法 | 第20-21页 |
1.3.2 缓冲溶液法 | 第21页 |
1.3.3 电解法 | 第21-22页 |
1.3.4 树脂交换法 | 第22页 |
1.3.5 水热法 | 第22页 |
1.3.6 水解法 | 第22页 |
1.3.7 高能球磨法 | 第22-23页 |
1.3.8 直接沉淀法 | 第23页 |
1.3.9 硝酸氧化法 | 第23页 |
1.4 对氢氧化镍性能改进 | 第23-24页 |
1.4.1 添加剂对氢氧化镍性能的影响 | 第23-24页 |
1.4.2 对不同粒径氢氧化镍的掺杂 | 第24页 |
1.5 定-转子反应器介绍 | 第24-26页 |
1.6 本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6页 |
1.7 本论文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第二章 普通搅拌反应器中球形氢氧化镍的合成 | 第27-49页 |
2.1 引言 | 第2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7-29页 |
2.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7-28页 |
2.2.2 制备方法与过程 | 第28-2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9-47页 |
2.3.1 不同加料速度对氢氧化镍堆积密度的影响 | 第29-31页 |
2.3.2 陈化时间对氢氧化镍堆积密度的影响 | 第31-33页 |
2.3.3 反应温度对氢氧化镍堆积密度的影响 | 第33-34页 |
2.3.4 硫酸镍浓度对氢氧化镍堆积密度的影响 | 第34-35页 |
2.3.5 不同氨水浓度混合液中不同pH值下的氢氧化镍堆积密度变化情况 | 第35-38页 |
2.3.6 氢氧化镍样品的结构表征 | 第38-40页 |
2.3.7 热重分析 | 第40-41页 |
2.3.8 循环曲线分析 | 第41-44页 |
2.3.9 氢氧化镍的带电比容量 | 第44-4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三章 掺杂球形氢氧化镍制备及其电性能研究 | 第49-63页 |
3.1 引言 | 第49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9-51页 |
3.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49-50页 |
3.2.2 制备方法与过程 | 第50-5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1-62页 |
3.3.1 掺杂钴的球形氢氧化镍 | 第51-53页 |
3.3.2 掺杂镁的球形氢氧化镍 | 第53-54页 |
3.3.3 掺杂锌的球形氢氧化镍 | 第54-56页 |
3.3.4 共同掺杂球形氢氧化镍 | 第56-6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四章 采用定-转子反应器制备球形氢氧化镍 | 第63-71页 |
4.1 引言 | 第63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3-65页 |
4.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63-64页 |
4.2.2 制备方法与过程 | 第64-65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5-69页 |
4.3.1 定-转子反应器不同转速对样品堆积密度的影响 | 第65-66页 |
4.3.2 不同循环量对样品堆积密度的影响 | 第66-67页 |
4.3.3 氢氧化镍样品的SEM表征 | 第67-68页 |
4.3.4 电化学性能比较 | 第68-6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1-73页 |
5.1 结论 | 第71-72页 |
5.2 建议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81页 |
导师和作者简介 | 第81-82页 |
导师简介 | 第81页 |
作者简介 | 第81-82页 |
附件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