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关于酒的研究
| 提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引言 | 第8-10页 |
| 一、酒的溯源 | 第10-14页 |
| (一)酒的起源 | 第10-11页 |
| (二)酒的医用价值 | 第11页 |
| (三)从《内经》至现代的发展概况 | 第11-14页 |
| 二、《内经》关于酒的理论探讨 | 第14-18页 |
| (一)酒的制备要求及分类 | 第14页 |
| (二)酒的特性 | 第14-16页 |
| 1.水谷之精,熟谷之液 | 第14-15页 |
| 2.性热慓悍 | 第15-16页 |
| 3.质地清湿 | 第16页 |
| (三)酒对人体的作用原理 | 第16-17页 |
| 1.推动气机 | 第16页 |
| 2.影响精神 | 第16页 |
| 3.影响五脏 | 第16-17页 |
| 4.扰动阴阳 | 第17页 |
| (四)酒的两重性(两重性——积极、消极) | 第17-18页 |
| 三、《内经》中酒的应用 | 第18-21页 |
| (一)酒的临床应用记载 | 第18-21页 |
| 1.鸡矢醴方治鼓胀 | 第18-19页 |
| 2.左角发酒方治尸厥 | 第19页 |
| 3.药熨法治寒痹 | 第19-20页 |
| 4.白酒和桂治口僻 | 第20页 |
| 5.按摩醪药治肌肤麻木不仁 | 第20-21页 |
| (二)《内经》中酒临床应用特点 | 第21页 |
| 1.内服外治,方法多样 | 第21页 |
| 2.相须配伍,相得益彰 | 第21页 |
| 3.应用广泛,善通经络 | 第21页 |
| 四、《内经》中的酒伤 | 第21-24页 |
| (一)酒伤的记载 | 第21-23页 |
| 1.血枯 | 第21-22页 |
| 2.酒风(漏风) | 第22页 |
| 3.热厥 | 第22-23页 |
| 4.肺痹 | 第23页 |
| 5.酒悖 | 第23页 |
| (二)饮酒禁忌 | 第23-24页 |
| 1.忌酒后房劳 | 第23-24页 |
| 2.忌酒后受风 | 第24页 |
| 3.忌酒后针刺 | 第24页 |
| 五、后世对《内经》的继承和转变 | 第24-29页 |
| (一)《内经》至现代对酒态度的演变过程 | 第24-26页 |
| 1.治病良药,百药之长 | 第24-25页 |
| 2.适量饮酒,有益健康 | 第25-26页 |
| 3.限制饮酒,有害无益 | 第26页 |
| (二)症结所在 | 第26-29页 |
| 1.古代酒与现代酒的区别 | 第26-28页 |
| 2.古代人与现代人的体质差异 | 第28页 |
| 3.社会观念及饮酒习惯的差异 | 第28-29页 |
| 六、《内经》关于酒论述的现代启示 | 第29-31页 |
| (一)古法今用 | 第29页 |
| (二)因人而异 | 第29-30页 |
| (三)以和为度 | 第30-31页 |
| 结语 | 第31-32页 |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 致谢 | 第34-35页 |
| 论文著作 | 第35-42页 |